云书屋
云书屋 > 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 第750节 半岛争雄 4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50节 半岛争雄 4

  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冈村宁次是充满武夫莽汉的日本军界里为数不多的并且能力出类拔萃的战术家,另外,他也颇有战略头脑,算得上是“半个战略家”。中日首次全面开战时,冈村宁次是第2师团师团长,在战争期间表现得十分抢眼,多次发挥出了关键作用,使其在日本军界里被认为“最具有对付中**队的能力的优秀军事家之一”,加上他本来就是“中国通”(从1917年开始,冈村宁次就一直跟中国打交道,先是常年研究中国情报并且多次来华刺探、搜集情报,后来直接率军参加了侵华战争),因此被日本陆军总部归入“防华派”。中日结盟以及美日开战后,日本陆军总部认为自身共有两大任务:一是对战美国,二是防备中国,所以,日本陆军总部把高层将领分为了“战美派”“防华派”两个队列,一部分前去对美战场,一部分守卫日本本土即防备中国。比如,栗林忠道这样的“美国通”自然属于“战美派”,被派去对美战场,冈村宁次这样的“中国通”自然属于“防华派”,被派去朝鲜半岛或者留守日本本土,负责防备中国。此时,正在朝鲜战场上对战南京军的日军不但大部分部队都是当年日本侵华时的老部队,其高级将领也大部分都是当年参加过侵华战争的“老面孔”、“老熟人”,毕竟他们拥有跟中**队交战的经验,“重操旧业”自然驾轻就熟。朝鲜日军总司令官,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职务,因为朝鲜半岛是日本防备中国的第一也是唯一的陆地屏障,朝鲜半岛丢了,日本本土唇亡齿寒,冈村宁次担此重任在日本军界里被认为是众望所归的,也被寄予了厚望。


冈村宁次当然知道自己此时肩负着的职责是何等的重大,并且“天皇陛下对他的高度信任”更是让他感激涕零,使得他暗暗地发誓,哪怕自己粉身碎骨在朝鲜,也要确保“帝国圣土万无一失,天皇陛下高枕无忧”。然而,事实是残酷的,南京军的实力实在是太强大了,使得冈村宁次空有一肚子的战策韬略也深深地感到力不从心。被军部大力举荐并且得到裕仁天皇亲口批准和勉励后担任朝鲜日军总司令官的第一天,冈村宁次在自己办公室里挂上一道字幅,字幅上是出自《后出师表》的八字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冈村宁次原本打算以此鞭策自己、督促自己,为大日本帝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答天皇陛下的厚重圣恩。可眼下,看着这八个字时,冈村宁次内心深处反而产生了一种无力的悲凉,他觉得自己就像这八个字的主人诸葛亮一样,空有满腔忠君爱国的热血和抱负,奈何,天意难违、天命已定,最终只会落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壮结局。诸葛亮当年为了匡扶汉室、报答刘备,明知蜀汉国力大不如曹魏,明知克复中原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却一次又一次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眼下,冈村宁次为了“尽忠天皇、报效帝国”,也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策略计策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冈村宁次当然不是不清楚这个道理,但他绝不是轻言放弃的人。说起来,对于中日两军大战于朝鲜半岛,冈村宁次早有心理准备,他跟石原莞尔一样都不相信“中日真的握手言和了”,为了能在朝鲜半岛抵挡住中**队,本来就是搞情报出身的他在战前派人千方百计地搜集中**队的情报,试图“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收效甚微。冈村宁次非常迫切地想要知道中国现在一年可以生产多少飞机坦克火炮,中**队现在已经拥有多少飞机坦克火炮,可是,别说他了,就连特高课这种专业的情报机构都感到云里雾中,原因无他,蒋纬国的海统局是此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效率最高的、技术最先进的情报机构,海统局在中国领土内保守中国的秘密,自然轻而易举,另外,中国现在有很多的飞机工厂、坦克工厂、火炮工厂,各个工厂的生产数据都是单线地报告给蒋纬国等极少数的中国高层,每个工厂都完全不知道别的工厂的产量,最终在蒋纬国等极少数高层的手里汇聚起来,才会得到产量总数。日本人想要知道这些情报,无异于难如登天。另外,中国停战四年内,中国境内由上至下确实一片“歌舞升平、安享太平”的气氛,中**方又大肆地向德日等国出售军火从而大发横财,再加上日本军方根深蒂固的“骄横自大、轻视中国”思想,使得大部分日军高层都大大地低估了中**队的实力,认为“中国的武器产量应该跟帝国差不多,并且中国人已经不想打仗只想着趁机发战争财,从而把他们生产出的武器的大部分都卖给了帝国、德国等国,因此,中**队的武器库存量应该不是特别大”。结果,朝鲜战事爆发后,南京军不逊于美军的火海战术让日军由上至下无不呆若木鸡。


搞不清楚对手的实力,冈村宁次只好把更多的心血和精力用于加强自身,想方设法地巩固朝鲜半岛的防备力度,他走马上任后,花了几个月时间反复地研究朝鲜当地和中日局势,然后向东京方面递交了他的战备计划书,他认为:朝鲜半岛说大不大,但说小也不小,面积毕竟有22万多平方公里,并且半岛上80的地区都是山脉、丘陵、高原,从地形上讲还是比较有利于日军防守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日军应该于朝鲜半岛采取“阶梯式多重防御战术”,充分地利用朝鲜半岛多山地的特点,以山脉为天然战线,从朝鲜半岛北部到中部,构建四道防御体系,把兵力均匀地分布在这四道防线上,一旦中**队大举侵入朝鲜半岛,日军一道防线接着一道防线地展开防御,丢了第一道就退入第二道,以此类推,边战边退,从而慢慢地消耗掉中**队的有生力量和锐气,同时也拖长中**队的后勤补给线,等中**队抵达朝鲜半岛中部、日军退到朝鲜半岛中部时,中**队也被耗得筋疲力尽了,日军再积蓄实力,展开反击,一部分日军在海军配合下,于朝鲜半岛北部的中**队占领区的靠海处展开两栖登陆,从而截断中**队向北撤逃的道路并且扰乱中**队的军心和建制完整,日军的地面部队主力则由南向北地进行全面的两翼迂回穿插式大反击。


客观上讲,冈村宁次这番计划书虽然有些脱离实际情况(低估了南京军的实力,同时又高估了日军自身实力),但还是合情合理、可圈可点的,不过,日本陆军的真正“掌门人”、闲院宫载仁亲王在看完这份计划书后,却批示了两个字:荒谬!


在冈村宁次亲自来到东京“向亲王殿下指点迷津”时,载仁亲王气愤地道:“帝国陆军什么时候已经沦落到连支那军都可以骑在帝**头上、让帝**被动挨打的地步了?不错,帝**在对美战场上确实遭到一些挫败,但不至于如此杯弓蛇影、畏手畏脚!帝**跟美军交战时谨慎小心一点是对的,跟支那军交战时难道也要像跟美军交战时一样吗?那是支那军!不是美军!另外,朝鲜半岛是帝国的领土!是皇国圣地!岂能让哪怕一个支那兵践踏玷污!帝国圣土上绝不允许出现一个敌军!敌**队跟帝**在帝国本土上展开战斗,是绝对不被允许的事情!战火,永远都不准燃烧在帝国本土上!”(注:日本在二战中虽然从中途岛战役开始就不断地吃败仗、丢地盘,但丢失的都是占领区或殖民地,直到1945年3月份的硫磺岛战役结束时,日本才真真正正地丢失了第一块本土。硫磺岛是日本在二战中被别**队攻占的第一块本土,在此之前,日本没有丢失过一块本土。从心理上讲,丢了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占领区或殖民地在日本人看来都不算特别严重的事,但丢了日本本土哪怕一个小岛,都是日本人难以接受的事情,因为那个小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帝国圣土”,性质完全不同。)


冈村宁次艰难地辩解道:“可是,中**队时至今日的真实实力恐怕要超过我们的预料,为了防止出现最坏的情况,必须采取稳妥一点的战术…”


“最稳妥的战术就是御敌于国门之外!”载仁亲王毫不客气地打断冈村宁次的话,“鸭绿江就是国界线,就是国门!朝鲜的帝**必须在鸭绿江南岸集结重兵,最起码要把一半的部队放在鸭绿江边!把支那军死死地堵在帝国国门之外!支那军如果敢越过鸭绿江,帝**就要让他们有来无回!甚至,帝**还要重新打进满洲!再次把满洲变成帝国的殖民地!让支那人知道,大日本帝国就算在跟美国的战争中遭到一些挫败,也绝不是支那人可以趁机欺凌和小看的!再虚弱的老虎,也不会让猴子骑到它的脖子上!冈村总司令官,你明白了吗?”


冈村宁次嗫嚅着嘴唇,最终还是没敢开口反驳。


告辞离开时,在办公室门外的冈村宁次清楚地听到载仁亲王余怒未消地在门内说道:“这帮没用的东西!不就打输了几场战役吗?一个个都被吓得胆小如鼠了!以前的雄心壮志、气势魄力都到哪里去了?怕美国人也就算了,居然连支那人都怕!简直是岂有此理!”


由于原定计划没有得到东京大本营的同意,冈村宁次只好被迫采取了东京大本营的“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策略,但他知道,真按照载仁亲王等人的意思,把朝鲜日军一半兵力集中在鸭绿江南岸,开战后先一举击溃跨江而来的中**队,然后再乘胜追击,打进中国的东北,根本就不切实际,并且还会产生重大隐患,如果中**队足够强大,日军把大量部队集中在前线,那么战事一开,日军必然一下子就损失惨重,白白地浪费有生力量,并且最荒唐的是,冈村宁次命令部队在鸭绿江南岸修建防御工事时,居然遭到了不少部下和东京不少高层的反对,这些人的反对逻辑是这样的:修建防御工事干什么?防御工事是用来防御的,不能用来进攻,修建防御工事只能进行防御,只能被动挨打,大日本帝**怎能被动挨打?最起码的,怎能已经沦落到在支那军面前都要被动挨打?大日本帝**应该进攻、进攻、再进攻!所以,根本不需要修建什么防御工事,因为战事一开,大日本帝**立刻就会投入反击,杀进中国境内,如此,在鸭绿江南岸修建防御工事又有意义?根本就是画蛇添足、吃饱了没事找事做。


无可奈何的冈村宁次一方面在表面上采取了东京的策略,一方面又竭尽全力地打折扣,只把三分之一的兵力集中在鸭绿江南岸地区并且分散在纵深一百公里的范围内。随后,事实证明,冈村宁次的做法是正确无比的,否则,日军在朝鲜战事爆发初期的损失起码还要翻上三倍。中日朝鲜战事爆发后,鸭绿江南岸的天空中是铺天盖地的中国空军机群和投掷下来的雨点般的,北岸的南京军炮兵部队更是以排山倒海的、远远地强于日军的猛烈炮火轰得鸭绿江南岸寸草不生,接着,成百上千的中国海军的驱逐舰、炮舰、炮艇、艇、运输船、汽艇满载着武装到牙齿的南京军横渡鸭绿江,势如破竹地、源源不断地踏上被机群炮群舰炮轰炸成焦土的南岸。面对南京军犹如雪崩山洪的强大攻击,鸭绿江南岸的日军被打得连头都抬不起来,更别说反击了,至于反击进中国境内、再度占领中国东北,更是痴人妄想的笑话。


短短半个月内,靠着机群炸、炮群轰的实力优势,入朝作战的南京军攻城拔寨、所向披靡,东线部队横穿盖马高原,一路翻越狼林山、庙香山,继而顺着大同江向平壤平原推进,沿途击退或击破日军第2、第7、第8师团的阻截;比起山地作战的东线部队,拥有数千辆坦克、装甲车的西线部队更是雷霆万钧,机械化洪流顺着北朝鲜西部平原地带一路由北向南,飞沙走石、风雷滚滚,轻易地击退或击破日军第3、第9、第11师团的阻截,兵临平壤城下。


平壤战役已是箭在弦上,但南京军并没有急着攻城,而是以钓鱼般的心态进行着战备工作,一来可以从后方运来更多的重武器、弹药、辎重物资,二来也是为了“等”日军调来更多的部队给平壤陪葬。


平壤以南五十多公里,南浦,朝鲜日军前线总指挥部。


“前期战事已经用铁证如山的事实证明了,总司令官阁下的战前判断是完全正确,只可惜…”说这话的是蒋纬国乃至无数中**人、无数中国人特别是东北人深感熟悉的一位“老熟人”,九一八事变的主要策划者和实施者、中日战争时的日军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此时,他的职务是朝鲜日军副总司令官(日军本来不设立副职,没有副司令官、副师团长、副旅团长等职务,但在跟中德进行联盟后,再加上日军在中日战争期间不止一次遭到南京军特种部队的“斩首”行动,使得日军效仿中德jūn_duì 开始设立了副职)。板垣征四郎资历很老,早在中日战争时他就已经被内定为下任陆军大臣的人选之一,但事与愿违,他在中国战场上表现不佳,虽然在山西威风八面,但在南京却一再败北,严重地影响了他的晋升道路,由于他也是一个“中国通”并且跟石原莞尔关系亲密,所以还是得到了一定的重用,被派到朝鲜担任冈村宁次的副手。


“战前,真要按照东京大本营的意思,把一半兵力集结于鸭绿江南岸的前线地带,那么,此时此刻,我们恐怕已经没有部队可以用于平壤的防御了。”板垣征四郎说道,言语间颇为唏嘘,也有几分对冈村宁次的敬佩。


朝鲜日军参谋长、中**民另一位“老熟人”矶谷廉介总结道:“必须承认,中**队在现代化水平、机械化水平、航空兵、重武器等方面都已经强于帝**了,继续与中**队进行硬碰硬的较量,无异于以己之短击敌之长。鸭绿江、狼林山、顺川等多场主要战役已经证明,硬打的话,纵然帝**人们无不视死如归,也只不过会成为被南京军优势火力杀伤的目标。”他稍微顿了顿,补充了一句,“就像帝**在太平洋战场上与美军战斗的那样。”


副参谋长小林浅三郎说道:“因此,帝**必须全面改变战术。东京方面让我们立刻集结部队,展开全面反击,越快越好地把支那军逐出朝鲜半岛、赶过鸭绿江,显然在短期内是做不到的。这场战事,正如总司令官预测的那样,将会是一场持久战、消耗战。”


冈村宁次开口道:“敌军实力雄厚,诸君有何破解之策吗?”


朝鲜日军第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说道:“正面硬打确实难以奏效,我看,必须扬长避短,帝**在陆空火力上确实有些不支,但在海上却是中**队无法匹敌的。朝鲜是一个半岛,并且北部的东西两岸都内凹进去,形成了东朝鲜湾和西朝鲜湾,目前,南京军在陆上不断地进击,前锋部队已经兵临平壤城下,但从平壤到鸭绿江,南京军并未将其全面控制住,比如咸兴(位于朝鲜半岛北部的东海岸线中间沿海处),是否可以抽调部队,在海军配合下通过海路于咸兴进行登陆,从而把一支精兵送到南京军的后方,一来可以扰乱南京军后防,牵制大批南京军,协助前线战场上的帝**,二来可以破坏南京军后勤运输线。”


朝鲜日军第2军司令官横山勇说道:“如此‘围魏救赵’,恐怕效果甚微,我看,不妨大胆突破,在海军配合下直接进攻中国本土!我相信,同样的一支帝**,出现在中国本土的效果要大大地好于出现在南京军占领区后方!”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