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321章 河边血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21章 河边血战

  三国求生手册

甘陶水,后世有称之为甘陶河,有称之为冶河,发源于沾县境内的沾山地带,乃是滹沱水的一大主要支流。


沾山境内的数道无名小溪汇聚起来,缓缓形成了甘陶水,流淌在各个山峰丘陵之间,一直向东流入冀州。


原本的甘陶水静谧祥和,悄悄滋养着各个谷地,成为山民们敬爱的母亲河之一。


但今天的甘陶水却皱起了眉头,因为在上游的某处,一大群无知的人类正在自相残杀。


鼓声,号声,喊杀声,嘶吼声,兵器交击声,惨叫声,哀嚎声,将静谧的山岭风情破坏殆尽,更将污浊的鲜血染入清澈的河水之中。


对此,静静矗立着的山峰与默默流淌的甘陶水冷眼旁观。


千百年来,不变的山脉与流水早就见惯了人类的愚蠢,为了些许蝇头小利或是意气之争便会斗个你死我活,如今不过是又一场闹剧而已。


闹剧的主人公们,那些拼杀中的将士却不如此想。


他们个个浑身戾气,空气中鲜血的味道刺激到了每个身处其中的人类,大多数人都在鼓号声中重复着简单的动作,真正能保持清醒的并不多。


被唤作“小鸠儿”的山地战兵伍长正站在步阵的前方最中间处,他的槊使得很好,长长的步槊在他手中犹如嗜血的蛟龙,每一次出击都会带起一道血芒。


他一个伍中的袍泽,两个刀盾兵早就被调派去守护侧翼,两个戟兵则分散站在槊兵中间靠后的位置,一旦有敌人突进到长槊兵的近处,便需要戟兵前去应对。


这种临阵调度重新编组若是放在其他部队中或许会带来些许混乱,但在讨逆营中却没有这种问题。


因为每个讨逆营士卒都经历了长时间的同兵种列阵训练之后再分配到具体的曲队什伍之中,根据战场态势分拆充足形成各种阵型也在日常操演的范围之内。


小鸠儿很疲惫,接战的短短时间里,他手上的长槊的刺出又收回,收回又刺出,几乎没有停歇。


一开始的时候,小鸠儿还会有成功杀敌的兴奋之情,会心中默数着击杀敌人的数量,一个,两个,三个……


但当手中的刺击动作重复了一百次,两百次之后,他便再没了计算战果的心思,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疲惫。


这种疲惫在随将军应战白马义从时有过,在官渡营救战时有过,所以小鸠儿并不陌生。


比起身体的疲惫,心中的疲惫更让人难过,因为小鸠儿亲眼所见他伍中的一个戟兵为了保护他而牺牲在敌人的刀下。


当时贼兵中一个手持刀盾的头目趁着其余贼人与槊兵纠缠的时候,用盾牌荡起几杆槊杆,猫腰钻入了槊兵近前,挥起环刀就要挥向小鸠儿的腰腹处。


小鸠儿当时虽也眼角余光瞄到了敌人近前,但却别无良法,他手中的两丈长槊并不能应对近身的敌人,虽然腰间也有拍髀,可若放下长槊拔出拍髀去防身却不现实。


一来反应的时间不够,二来若每个槊兵遇险之后都放下长槊,那长槊阵就会处处是漏洞,被敌人撕开口子。


小鸠儿只能微微后撤半步,并期望身后的袍泽能够反应及时,帮他挡住这致命的攻击。


而他伍中的戟兵并没有令他失望,从他身旁猛地钻了出来,一戟拦住挥来的环刀,更顺势朝贼兵胸前刺去。


不料那贼人十分灵活,一个错身避过戟刺,然后竟然抓住了戟杆用力往回一拉。


或许是戟兵营救得太过匆忙,往前扑的力量太大,也或许是那贼人力量大,戟兵居然被拉得一个踉跄,冲到了贼兵面前,贼兵顺势一刀扎入了戟兵的腹部。


戟兵的惨叫声就在小鸠儿面前响起,袍泽的身体就在他面前倒下。


对此,小鸠儿别无他法可想,只能眼含着泪水用手中的步槊一收一送,刺入那名贼子的面部,将那贼子的脑袋扎出一个血洞,不辜负袍泽的救护之情,不辜负戟兵临死前仍向前扑去纠缠住那名贼人给他创造的机会。


泪水划过小鸠儿的面庞,淌过他的心头,这不是他第一次看见袍泽在自己身前身死,但仍旧触动了他敏感的心灵。


他还记得这个名叫田壮,小名壮子的戟兵去岁官渡大战后带着将军颁发下的赏赐荣归乡里,因为那笔颇为丰厚的赏赐让他家脱离了贫困,甚至还娶了一个婆娘。


他还记得憨厚的壮子每每在袍泽面前夸赞自家婆娘多贤惠多能干,还在壮子离家来到常山时已经怀上了身子,来年定能生个大胖小子。


壮子的婆娘是否会生下大胖小子不得而知,但那孩子注定了还没出生就已经失去生父。


“这该死的贼人,这该死的黑山贼!”


小鸠儿在心里大骂着,并用疲累的双手再度举起长槊,刺入了下一个贼子的咽喉。


队率孟条也很疲惫,他手下原本带着五十个兵,虽然一部分人刀盾手被抽调到了两侧,不过孟条仍旧处在前线中央参与正面防御。


他所在的中间位置受到的攻击最猛烈,贼人仗着人数优势蜂拥而来,虽然讨逆营将士的战列得法,配合娴熟,兵器精良,气力充沛,但经不住敌人实在太多,双方都已经杀红了眼,伤亡在所难免。


孟条也看见了那名叫壮子的戟兵阵亡,虽然心里一紧,但却没有过度牵动他粗大的神经。


他默默调动人员,将那一处阵列的缺员补上。


如此这般的动作他已经重复了好几遍,他身旁原本站着的四五个预备兵已经全部填了上去,换下来的袍泽有的受伤,有的已经身死。


若他这个锋面再有人伤亡,那他这个队率就要亲自顶上去。


虽然战事十分艰苦,袍泽们的伤亡不小,但孟条坚信他们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因为他身后还有伯长,屯长,军候,以及率领他们屡战屡胜的将军。


弓弩手吴丙与杨澈同样很疲惫,他们二人虽然并列比武大会步弓冠军,但在战场之上还只是新手。


二人初时俱都因为第一场战事就能在讨逆将军的亲自率领下进行而感到兴奋,但打到了现在,战场的残酷性却让他们感到震撼。


尤其是吴丙,原先只是真定县游缴手下的一个佐卒,只参与抓捕过县中贼人,哪里经历过如此血腥的搏杀。


虽说弓弩手不需要近身搏战,只要在远处放箭,但一眼望去全都是蜂拥而上的贼人,己方与敌方不时有人受创倒地,那种压迫力也让吴丙大为紧张。


他想起了家中的老母,想起了兄长吴仲,想起了自己的妻,自己的儿,略略有些怀疑自己从军是不是个明确的选择。


这时候吴丙的耳边想起了一个低沉的声音,那是来自他所在队的队率,一个百战老卒。


队率说道:“开弓莫要使全力,八分便可,注意节奏张弛。”


吴丙知道队率是在提醒他们这些经验尚有欠缺的士卒,免得太过紧张而脱了力伤了手臂。


他感受到队率镇定的语气,眼角余光又瞄到包括杨澈在内的袍泽都无一停下,俱都全神贯注地用手中弓箭给自家前方同袍支援。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