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明末龙腾 > 第九十六章 捡到宝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九十六章 捡到宝

  明末龙腾

不可否认海盗联盟的成立使很多人从中受益。包括黄辰,可到头来只成就了郑芝龙一人,他由一个盘踞台湾蛮荒之地的海盗头子一跃成为大明海上之王,不管势力、名气还是财富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黄辰缓慢前进,一路思寻,即将抵达目的地时,脑海内猛然蹦出一个想法。仔细推敲了一番,觉得这是不与郑芝龙起冲突的前提下,最有可能打破对方垄断的方法。当然,倘若他的实力太过弱小,郑芝龙不介意假人之手,比如周三老除掉他这个祸害。所以他现在需要的是默默积蓄力量,当他有了足以自保的能力就可以付诸行动了。


“真希望这一天尽快到来。”想到这里,黄辰内心振奋,脚步都不由轻了几分,后面的彦次郎、彦四郎兄弟相视一眼,悄然加快跟随的步伐。


来到操场外围,望见场内千许人排成军阵,喊杀演武。颇具气势。黄辰不住点头,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他的部下。平日海盗本就很少操练,更不会正午顶着日头操练,这种事也就黄辰干得出来。为此海盗联盟内部热议许久,纷纷暗笑他入错行了,他不该当海盗,该当将军才是,甚至为他取了一个“总兵”的绰号。


黄辰站在树下遮阳乘凉,赵弘毅、庄默、张刑等头领很快赶了过来,黄辰说道:“新人情况怎么样?看起来还不错。”海盗个个都是多面手,水路皆可,黄辰却将水陆分离,不久前才组建一支人数过千的陆营,近日又建起一支五百人的队伍,黄辰问的正是后者的情况。


“只是勉强可以立住阵势,徒有其表罢了。”赵弘毅摇摇头道。首支陆营之所以快速形成战斗力是因为黄辰旧部超过半数,稍加整顿即可一战,新队伍虽有老人充当骨干,可底层皆为俘兵乃至青壮,短期内很难指望他们派上用场,非要狠狠操练一番不可。


“慢慢来,不用急。”黄辰笑着说道。对于赵弘毅的练兵才能,他是十分肯定的。


视线回到操场,观察片刻,黄辰眉头微微皱起,问赵弘毅道:“兵器是不是太杂了?”他离开台湾时部下仅千人出头,如今麾下陆兵一千五百人,水兵也有一千四百余,总兵力接近三千。一个多月时间人数翻了几个跟头,武器需求很大,向商人购买只能解决一部分,现在很多人都在使用战场缴获的明军兵器,诸如刀剑、叉钯、钩镰枪、斩马刀之类的,让习惯了长枪火铳的黄辰怎么看怎么不顺眼,陆营情况勉强还过得去,水兵简直不忍直视。


“各有妙用吧。”赵弘毅说得含蓄,却也听得出与黄辰有着不一样的想法,在他看来,多兵种发展至今仍然大量存在必然有着它的道理,并非像黄辰想象的那样不堪,只要训练到家一样可以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


黄辰下意识挑了挑眉,赵弘毅的话只会作为参考意见,而不会影响他的决定,他坚持认为多兵种不符合时代潮流。


武器问题暂时尚可应付,真正令黄辰感到头疼的是粮食问题。海盗大舰载一两百人,小船十几人,平均下来每船在四五十之间,正常来说以黄辰的船只数养个一千三四百人便足够施用,可他的兵力却远远超过这个数额,和周三老相当,仅次于郑芝龙、李魁奇,加上裹挟的数百奴役、妇女,三千多张嘴每天吃掉的粮食高达三四千斤。光靠抢劫已经渐渐难以满足这种庞大的需求,黄辰近来不得不开始考虑向榖商买粮填补缺口,而今福建大旱方有缓解的迹象,米价一直居高不下,上万两真金白银或许不抵半岁之用。


其实粮食问题很好解决,只需裁掉一些人就行了,不过与其这么做,黄辰宁愿选择头疼。


在操场呆了半个多时辰,黄辰返回住处,房中此时只剩下小和尚张云龙一人,据他说张若仲带着账本清点财货去了。


“呵,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黄辰大感意外,以张若仲懒散寡淡的性子,他以为对方必然对差事应付了之,黄辰甚至为此想好了敲打他的对策,没想到对方不仅没有半点敷衍,反而尽心任事。


两日之后,张若仲再一次出现在黄辰面前,递来一册全新账本。黄辰不禁面露惊疑,两天时间就清点完物资,并重新造册?开什么玩笑!就算不眠不休也办不到吧,十分怀疑对方是不是照着原来的账本抄了一遍交差。当黄辰翻开账本,面上疑色渐去,只剩下惊,且不提文字华美与旧账判若云泥,仅仅粗略查看,他便发现不下十处备注,这些皆是旧账记载有误的地方,张若仲予以更正。黄辰一时间感慨万千,问道:“你是怎么做到的?”


“不外专心二字。”张若仲答道。


“专心?”黄辰苦笑。


张若仲道:“黄首领若是没有其他的吩咐,在下先行告退。”


黄辰见他一脸疲惫,想来这两天也没怎么好好休息,点了点头。张若仲离开后,黄辰再次翻开账本,一边啧啧称奇,一边暗喜捡到宝了。


黄昏时分,郑芝龙率领船队归来,随后立刻召集诸首领议事。据其称广州府方面已调集上百艘战船,并正式邀请澳门弗朗机人共同出兵,后者正在仔细考虑,同意的几率极高。


海盗联军入侵广东以来,陆战偶遇小挫,海上则无往而不利,几乎没遇到多少抵抗,可谓先天立于不败之地,诸首领日子过得十分舒坦,骤闻大战临近,各个颜色大变,心里纷纷猜测郑芝龙话中有几分真,几分假。


郑芝龙的意思是目前潮、惠二府已变得无利可图,再想有所进展势必要与广东官兵狠狠打上一仗,不如见好就收,毕竟己方的目标是福建,如今福建兵船已然一分为二,正是回归闽地的最佳时机。


诸首领心知肚明此番回归,即是决战!有人应和,有人沉默,惟独不见反对意见。如果说郑芝龙通过铜山、南澳诸战坐稳了盟主宝座,入侵广东一役则为他建立起无上威严,像上次提议进军中左从而遭到所有人围攻的场面几乎不会再现。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