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盛世慈光(重生) > 第429章 西北大捷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29章 西北大捷

  盛世慈光(重生)

十月初,一场秋雨一场寒,刚刚落了一场雨的北方已有了寒意。秋叶开始盘旋落下,景致却不见萧条,京郊外平坦的官道上人流如织,此刻却回避至两旁,让一队由上百侍卫簇拥着的华贵的车队先行。


一个娇娇俏俏的小姑娘不顾凉意,掀开车帘半伸出脑袋往外看,只见大道宽阔平坦,两岸树木扶疏,其下植种许多小花木,绿意盎然。无数车马行人穿行在宽阔规整的道路上,人人衣着整洁,面容愉快,精气神就是不一样。


远处,林木掩映下似有一座大城,庭阁众多,屋宇华贵,数座四五层的高楼拔地而起,错落有致,其中更有一处半圆穹顶的大型建筑,远远看去都规模恢弘,近看不知会怎样的庞大。雨后的清晨给那座大城笼上一层淡淡雾霭,比之仙宫也不遑多让。树木遮挡,看不清行人,想来是不会少的。


小姑娘不断发出惊叹,指着那处,扭头对同车的华贵女子雀跃道:“阿娘,天京城到了。”


坐在车里的华服女子从窗口缝隙看过去,感觉不像,有些不敢认,迟疑问:“已经进了城吗?”不应该啊,没见到城门啊。


“依云公主,这只是京郊,您见到的那处并非大城,只是陛下与楚王殿下联袂所建的皇家明理学院。长公主多年未能回家探亲,这些年京里变化有些大了。”陪侍在车旁的,赫然是前御林军大统领易青,因楚王献虫一事引发谢氏两女宫变,无能约束禁卫的易青被治了失职罪贬职成了副统领。后来楚王命人出使南理,易青便争着揽下差事,被德光帝授命委派他去南理国接回十七年前和亲南理的熙宁长公主。


熙宁还带着所生的两子一女,他们都能回来,多亏这名易统领带着五百禁军的强横。当然这种强横背后,是更强势的德光帝与楚王在支撑。一路上熙宁也听说了许多京中情势,大多围绕楚王歌功颂德。她也听过这所明理学院,不到一年光景,这座特殊的开放式的学院已然成为了大幸文人心目中的学术圣地。


熙宁刚想问一问详情,便听官道有一路飞骑大喊:“行人回避!八百里加急,西北军再次大捷,败敌十万,兵临西凉王城!”举着红色龙旗狂奔而过,行人纷纷避让,让那告捷的军士通行。


告捷队伍所过之处,引起一片欢呼!


易青赶紧吩咐车马让道,熙宁吩咐:“泽儿,游儿那边如何?别冲撞了。”


易青又去护着后面坐着南理小太子和四王子的车架。


告捷骑兵激起的尘埃还没落定,行人便欢呼议论。


“自八月初第一场大捷,这才两个月就兵临王城了?西凉这么不禁打?想当年西北边军多少年也不见寸功,光知道抵挡,干等着挨打,果然还是要楚王出手才行啊。”


“可不是,就该如楚王这般强横才好,去年若非楚王组建海神军,蓬莱港都叫胡人占了,四面受敌。”


“此次败敌十万,这是破了西凉主力了吧?连带弄死的七八万北戎人……这得多大的功劳啊?”随着捷报,百姓也知道西凉欲借道给北戎的险恶用心了,对这场西北战事无不称快,更称赞楚王不愧是星宿下凡,料事如神,直接让西北两国没活路了。


“十七八万算少的,若非北戎主力跑得快,西北军必定让他们三十万全部交代在西凉。你知道楚王造的兵器多厉害吧?我这剑,吹毛断发,就是托关系从巨鹿购置的。”然后显摆自己的剑了。


“不可能,巨鹿的东西管制多严格,谁走后门都买不到。不过听说的确配置给了西北军,西北军靠楚王的武器,一路势如破竹……”


“巨鹿更造出了千里镜与司南,大军在荒漠也不用怕迷路,常山王一路带兵才能直接打到西凉王庭。”消息灵通的人士透露道。


众人齐声感叹:“果然还需楚王谋算决断,一出手便慑服天下!”


民众讨论的声音很大,熙宁脸色白了白,说这种“楚王一出手,必慑服天下”的话也不怕楚王遭皇帝忌惮?依云公主十三四岁,正是少女憧憬、仰慕英雄的年纪,赶紧星星眼追问车旁的易统领:“楚王真这么厉……唔……”


易青刚露出崇敬的表情要回答,却见熙宁捂着女儿的嘴,脸色惨白目露惶恐,对后面马车探出脑袋的两个儿子摆手,让他们缩回去,吩咐车队继续前进,生怕卷进天家兄弟的明争暗斗中。熙宁长公主并非德光帝的姐妹,而是已故留王唯一活着的子嗣,当年她的父王和叔王,几个兄长都是在三十年前的“五王之乱”中身败横死,熙宁也因这身世被弄出去和亲,自然有了极大的心理阴影。


虽听起来德光帝与楚王现在很和睦,但这只是表象,熙宁听得路人讨论起来,也只说楚王如何如何,半句没提德光帝。


如今兵败北戎,直指西凉,这么大的战功,必让楚王名望滔天,德光帝真就没一点想法?


易青久在权力中心,当然明白熙宁的担忧,目中也不禁染上了一些阴霾。他是经历过宫变,被楚王绝对实力碾压过的,所以忧心。但他忧心的对象并非楚王,而是……怕德光帝倒霉。


……


楚王府。


家事国事,很少有事需要沐慈亲自过问的,他作为领袖,只需把控大方向,自有优秀的人才为他为国而努力。不过因为西北一战事关重大,沐慈虽从来不干涉临战指挥,却会认真看每天汇集来的情报,保证大局还在掌控。


常山王,白霖,还有在此战中大放异彩的北海郡王沐若松,他们几人的副将,每天都有战报呈上。这几人身边还有监军,有枢密院机要司明探,夜行卫暗探,都有密保上呈。


沐慈得到多方面的立体情报,对西北战局了如指掌。


此战,常山王用兵如神,指挥水平果然很高,虽对敌狠戾却从不滥杀西凉百姓。北海郡王临战英勇,身先士卒,所领的御林军番号与三千尖刀营配合,如梭子般刺入西凉充当先锋,用兵方法忽正忽诡,难以预料,屡立奇功。白霖是个稳重明白的人,甘愿做为后方与侧翼,与主力配合,从没有急功冒进,打乱战局的做法。


若说有人不好,就是德光帝依祖制派去的监军太监,常有质疑将帅指挥甚至打着皇帝的招牌想直接干涉军事。被沐慈发现并斥责,德光帝派人严厉敲打一番,甚至让军法司抓了一个受审,才让这些监军老老实实收了揽权的心思,只做职责内的唯一工作——监视。用眼睛看就行了,把看见的如实密奏,其他只闭上嘴!不要对任何战局发表意见。


唯一能对指挥进行干涉的,是参谋司,此次应楚王所命,参谋机构正式用于参谋指挥。


常山王的边军的参谋,实战经验丰富却习惯听命,少有鲜明意见;御前军参谋能力强却太过保守;侍卫军的参谋年轻活跃但经验不足,难免冒进;三军参谋各有所长,合并在一起却成为互补。


虽然西北军的三军参谋司每天比菜市场还吵闹,甚至常有殴斗事件。但不可否认,参谋司对西北战局的贡献很大,对将帅的指挥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甚至有许多被讲武学堂引为经典的战斗,都出自参谋司的策划。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