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我的公公叫康熙 > 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因小失大(求双倍月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因小失大(求双倍月票)

  我的公公叫康熙

九阿哥看完,跟舒舒道:“瞧瞧高斌这得意劲头儿,也就是下雨了,要不也是白折腾。”


舒舒望了眼窗外,外头小雨绵绵。


眼见着要立夏,雨水来了,不知其他地方如何,京畿应该不会再旱了。


她就道:“百姓靠天吃饭不容易,地方父母当着也跟赌博似的,得盼着风调雨顺,否则这考评就好不了。”


九阿哥沉吟,道:“所以还得想想法子,不能就指望田粮……”


说到这里,他心中一动。


伊都立这两日跑了西山的窑口,将泥灰的产量给报出来了。


之前的库存,让直隶巡抚衙门那边要去修筑堤坝去了,现在要供应户部修新仓,勉强也能支应,只是想要扩窑,就不能了。


因为那边挨着玉泉山,这窑口大了担心污染水脉。


京城多是咸水井,不仅宫里要从玉泉山拉水,许多王公勋贵府里也都要从西山拉水。


想要增加泥灰的产量,就要另外选地方。


香河不错,跟京城官道连着,比较便利。


要是能找到生石灰的矿脉,就可以就近建窑。


九阿哥就提笔写了信,写了此事。


若是高斌有兴趣,尽快安排人回京来,过时不候。


等到写完信,九阿哥跟舒舒道:“爷想起了年希尧,笔帖式直接补正五品同知,之前没留意,现在怎么觉得不对头,笔帖式七品算高的,这是正七品直接补的正五品?”


京官外放,升一级两级正常,升四级这个算稀奇吧?


舒舒想了想,道:“是不是因为父荫的缘故?直接授的是正六品笔帖式?”


年希尧的父亲是二品巡抚,按照规矩,可以荫一子入监,学满考试合格后补六品官。


九阿哥诧异道:“倒是忘了这个,那老高已经正四品了,高斌那个弟弟要是过几年考不出来,也可以入国子监……”


文官京官四品、外官三品,武官在京、在外两品,都可以荫一子。


夫妻说着,想到小四。


都统府荫生的资格计划是给小四。


九阿哥遗憾道:“就差了几年,要是早几年,伯爷也在,你们家就能荫两人,小五的前程也不用担心了。”


那个时候董鄂家兄弟两个,一个超品伯,一个正一品都统,都可以荫一子。


只是国子监限定年龄是十六岁,现下说这个也晚了。


九阿哥在衙门,对文官的升迁也熟悉些,跟舒舒道:“要是小四回头去国子监,期满也可以补笔帖式,爷发现了,满文官升迁快,要是机缘好,笔帖式干到小九卿,也就十来年功夫。”


舒舒听着心动,道:“回头看小四的志向,像年希尧那样从地方历练也挺好。”


十年以后的小九卿,可不算什么好差事,正是夺嫡的关键时候,难免被牵扯进去。


九阿哥道:“云南的茶园到底借了年希尧的力,他这下去几年了?三十八年下去的,两任到四四年,这还有的熬,到时候咱们记得些,帮他找个好地方……”


年希尧现下是五品同知,两任无差错可升知府。


舒舒点头。


年家未来还有好几十年好日子,九阿哥阴错阳差,也算是提前烧了热灶。


九阿哥又想到了张家,道:“张相也可以荫一子,出来就是从五品,怎么张家没提这个?”


舒舒道:“应该是都等着自己考吧,下头儿子的都年轻。”


九阿哥摇头道:“考出来,也是从正七品熬起来,想要升从五品还要十来年,这不会算账吧?”


舒舒道:“科举之路,谁也说不好,张相的意思,估摸着是等到后头,儿子们考上几回,绝了自己考的念头,再补荫生,或者是留着名额,给孙辈……”


这荫生,除了可以给儿子,还可以给孙子。


儿子辈出了两个进士,家族有了支撑,这荫生就是锦上添花罢了。


等到二三十年后,要是孙辈不成才,那这个荫生就是一个从五品官,可以再保佑家族三十年不倒。


九阿哥道:“这读书人就是心眼多,这想的太长远了……”


*


桐城,张家。


在接风宴之后,张家就悄悄地分产了。


并没有像时下分家那样找族人与姻亲见证。


张家已经是桐城的第一人家,不需要旁人对张家家务指手画脚。


每个儿子十顷地,幼子的十顷在姚夫人手中,等他成亲后再给他。


其他的五十顷,就分了下去。


长房的在张若霖手中。


二房的那份在张廷璐手中,兄弟之中,他跟张廷玉关系最好。


其他三份,张廷璐、张四爷跟张六爷拿了。


六十顷不分留做公中的地,则是跟着账册一起,由张英交给张若霖这个宗孙。


张若霖诧异,看了眼张廷璐,不知道该不该接。


张英道:“收了吧,你三叔下月就要进京,早该脱了这些杂务,专心备考。”


张若霖这才双手接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