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穿越明朝之牧狼 > 第5集 名臣聚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集 名臣聚会

  穿越明朝之牧狼

第五集名臣聚会


李东阳的宅子南靠力学胡同,北面临着太仆寺,后世这两处分别成了“李阁老胡同”和“太仆寺街”


慕轩他们到李东阳家里时,太子当然还没有到,不过已经有了两位不之客,一位正是王守仁的父亲——成化十七年的状元王华,另外一位也是状元——成化十一年的,而且也是浙江余姚人,眼下也是太子的讲官之一、担任左庶子的谢迁


这个谢迁慕轩想当熟悉,后世有所谓“余姚三阁老”,谢迁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而且,弘治到正德年间,所谓“天下三贤相”就是指眼前这位谢迁和李东阳、刘健他们三人,当时世人曾赞誉:“李公谋——李东阳足智多谋,刘公断——刘健能当机立断,谢公尤侃侃——谢迁能言善辩”


这个谢迁,比王华还要年轻三岁,却比王华早登仕途六年,算是王华的前辈,为此,王华在他面前显得要拘束得多


李东阳给双方引见,对慕轩说:“于乔兄、德辉兄都赞赏先生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为此特意赶来相见”谢迁字于乔,王华字德辉


慕轩赶紧向谢迁、王华欠身为礼,说:“慕轩一介草莽虚语妄言,让于乔先生、德辉先生见笑了”


王华是王守仁的父亲,慕轩对他还是觉得挺亲切的;而对谢迁,慕轩有种发自潜意识的排斥,史,在朱祐樘即位为帝的时候,宦官郭镛要求挑选妃嫔充实六宫,正是这个谢迁,他向弘治帝进谏说先帝陵墓还未建成,挑选妃嫔从礼仪上讲应当缓行,而尚书周洪谟等人都赞同他的意见,弘治帝最终采纳了,这也就造成了弘治帝后来只守着一个皇后过日子、朱厚照死了皇帝之位得传给旁支的“悲剧”


虽然弘治帝留下了一个一生只有一位皇后的什么“千古一帝”的名号,虽然有那么多人感动于弘治皇帝张皇后这对深情鸳鸯的“爱情传奇”,但要知道,帝王无家事,弘治帝的这种“忠贞爱情”,于国于民有什么好处吗?


能作为一夫一妻、忠于爱情的典范?可也没听说弘治朝纳妾的男人大减呀


后世有很多人感动于他们的故事?可也没听说一夜情、包二奶、养小三之类的事减少个一件两件呀


王华微笑着点头,儿子对这个年轻人赞誉有加,甚至还跑到东胜卫去磨砺自己,连年都不回来过了,可见眼前这个年轻人对守仁的影响之深远,他相信儿子的眼光,自然对慕轩就有种信任感


谢迁仪表堂堂,相貌英俊而伟岸,很有文武双全的味道——虽然他只是一介文士,而且他处事坚持原则,为人光明磊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得喜欢真正文武双全的慕轩,相反,他对慕轩的第一印象并不好,眼前这个年轻汉子只是一介江湖草莽,可他身边居然围绕着那么多绝色女子,其中还有异族少女,而且听他的话音,那三个少妇居然都是他的娘子,这个人,不会是个好作大言、欺瞒世人的好色之徒?


有了这个念头,他对慕轩的态度自然就有些不阴不阳的——慕轩就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两人都有些不爱看对方


小高他们当然没有进李东阳的府邸,他们在门外做警戒,凝珮她们带着子浮在与李东阳等人见礼之后就进了后花厅,李夫人朱氏和儿子兆先在这里接待他们,不出慕轩所料,李兆先见了子浮很是高兴,拉着他到院子里去玩了,朱氏就陪着凝珮她们说话


其实朱氏是李东阳的续弦,他的第一位妻子岳氏,是曾经的内阁辅臣岳正的女儿岳正是英宗正统十三年的探花,在英宗复辟之后得到赏识,入阁为相,却因想扳倒石亨、曹吉祥而被罢相,贬为钦州同知,前后只为相二十八天,他已在成化八年去世


岳氏嫁给李东阳之后,就生了一个儿子兆先,而兆先四岁时,岳氏就去世了,李东阳又续娶了朱氏,可朱氏一直没有生育,夫妻俩守着兆先这根独苗,平日难免对这孩子娇惯了些


看到凝珮显然是身怀有孕,朱氏的言谈间很是羡慕


龙吟水跟慕轩坐在李家这客厅里,想到眼前这位李先生是太子的老师,住的地方却还不如自己家里,心里觉得当官还真不是什么好差事,当然,他也清楚,这位李先生恐怕是个清廉的官员,家里才会这么寒酸


李东阳对慕轩却先是当头一揖,口称:“东阳得当面谢过先生的救命大恩”


慕轩诚惶诚恐的站起来,一面还礼,一面表示不明白——我怎么就对你有救命大恩了呢?


李东阳说:“家父年老体弱,身体暴恙,若非先生所托的沈掌柜带来那位许先生为家父诊治及时,东阳可真要追悔莫及了”说着,他眼眶都红了


慕轩这下子明白了,前世他知道李东阳这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虽然史书上留下清名,但一生仕途坎坷,而且家庭生活也相当凄惨,好像在他入阁前后,两个儿子都死了,有一个女儿嫁给了曲阜孔圣人的六十二世孙——衍圣公孔闻韶,虽然她贵为一品夫人,但好日子没过上几年,就在一次回娘家省亲时猝然去世了,反正,李东阳一辈子都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慕轩于是修书告知大哥,让他好好关注李东阳一家人,而这一家子也就李东阳夫妻俩加上老父李淳和儿子兆先,要关注没什么难的


李东阳的父亲李淳也是个饱学之士,精通楷书,曾经推衍过书法中的永字八法,构成八十四例,早年家贫时还当过摆渡的船工,如今年近花甲,身体一直还算健朗,但李东阳返京之后没几日,老人家却忽然卧病在床,请了几位大夫诊治,药也吃了不少,就是不见效,眼见老父一日比一日虚弱,李东阳急得自己都快病倒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