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征服者之占据东瀛当反贼 > 四十七 蛛丝马迹的推测
字体:      护眼 关灯

四十七 蛛丝马迹的推测

  征服者之占据东瀛当反贼

第四十七章蛛丝马迹的推测


通常攻城战是迫不得已的情况之下才要进行的战争模式,因为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达成目标。


但是此时面对着元帝国的核心——大都城,刘淮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只要能够顺利攻入大都,生擒或者杀死忽必烈,任何代价在刘淮看来都是值得的,历史上忽必烈是少数民族皇帝中统一中国的第一人,其文治武功可以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相提并论。


这时元朝的统治还没有一统天下,国内各种势力错综复杂,全靠忽必烈的铁腕政策将其组合在一起,形成庞大的帝国,在北方和东北地区,元朝还承认蒙古诸王的权利,中原各地的贵族食邑也可以照样世袭。蒙古原来的斡耳朵制、怯薛制和达鲁花赤制在一定程度上被保留下来,只是形式和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这样在元朝广袤的统治区域内就出现了诸王、封国和行省各种势力并立的局面。各种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并立,它反映了忽必烈不得不服从中原地区的社会现实,也反映了他对蒙古贵族的妥协。


刘淮攻取大都的意义,更多的在于忽必烈身上,只要这个一代雄主倒下,他坚信庞大的元帝国顷刻之间就会崩塌。


就在刘淮麾军前进的时候,元廷的朝堂之上还在争论不休。


姚枢此时陷入深思,隐藏在黑暗之中的不名jūn_duì ,怯薛卫没有给元帝国带来太多的信息,只能根据一些蛛丝马迹对大局进行一些推断,这是任何谋士和智囊都相当忌讳的事情,没有准确的情报支持,不足以作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判断。


“姚爱卿?”忽必烈见姚枢沉默不语,再次催促。


“陛下,大都城中军力如何?”姚枢反问道。


忽必烈看向平章军事耶律铸,他只知道大都兵马不足三万,具体多少并不是贵为天子的他所需要操心的事情。


“大都城中怯薛卫12000余,步卒15000余,总计27000人马。”平章军事耶律铸回答。


“敌军兵力如何?”姚枢再问忽必烈。


“依怯薛卫禀报,骑三万,步十万,兵马数量只多不少!”忽必烈回答。


“大都能否挡之?能挡多久?”姚枢回头问向耶律铸。


耶律铸沉默了,肯定挡不住,但能挡多久他心中也没底,因为敌军数量到底多少,他也没把握。


“陛下!以微寡之众挡不测之师,实为下策啊!”姚枢心中权衡一番,给出结论。


“若不挡,岂不是将大都拱手相让?”忽必烈迟疑了,大都是他统治的象征,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历时8年才初具规模,汇集了元帝国的从各地收刮而来惊人财富,如果就这么拱手相让,他不甘心,也放不下。


姚枢不语,他的结论已经艰难的给出了,如何裁决就是忽必烈的事情了。


“陛下!我蒙古勇士,英勇无敌,敌人不过区区十几万兵马而已,如今大都城高墙深,坚守数月不是问题!”知枢密院事月赤察儿进言。中书平章政事忽都答儿,御史大夫玉昔帖木儿等蒙古贵族也纷纷出言附议。


天生就是蒙古贵族的他们在大都不但屯有大量的财货,还拥有无数的产业和奢华异常的豪宅,这一切他们都不舍得放弃,他们骨子里还流着父辈好战的血液,虽然甚少经历过征战,但是他们此时同样无所畏惧,誓死不退,而且或许其它人不了解,但是作为蒙古贵族的他们对怯薛的战斗力了有深刻的了解,他们相信只有要这只精锐在,大都城就固若金汤!


几乎所有的蒙古贵族都反对移驾漠北,忽必烈自己的内心也不希望抛弃大都,远遁千里,那样消息传出,就会成为蒙古的四大汗国的笑柄。自己那亲爱的堂弟海都更会以此为理由,再次质疑自己当任蒙古大汗的权威。毕竟连家都保不住,如何掌控整个帝国!


“速派人马,前往漠北,真定,东平等地召集兵马入京!”忽必烈下令道。


“遵旨!”


漠北此时还驻扎着五千蒙古骑兵,再征发一下部落的军力,可以凑起二万蒙古骑兵。真定的史家,此时史天泽的儿子史挥为真定路兵马都总管,麾下有兵马十万坐镇中原,山东东平还有刘复亨的七万人马,只要这些jūn_duì 兵马一到,来犯大都的不明势力就死无葬身之地!


在忽必烈还在踌躇满志的幻想兵马来援的时候,姚枢内心震动异常,他已经推算一番,得出了令人震惊的结论,十几万大军兵临大都城,其中还有三万骑射,这么大的手笔,姚枢相信南宋拿不出来,单个汉军大阀也没有如此家当,只有南宋或者几个汉军大阀联手才有如此实力!而符合这些条件的汉军大阀屈指可数,姚枢已经隐隐约约的判断出是刘淮在作乱!


不过这一切只是建立在他推测的基础上,没有任何根据,姚枢此时强行压下内心的震惊,刘淮正是自己当日在朝堂之上大力推荐的,这个献给元庭巨金以求援的汉军将领,没想到是个心怀叵测的枭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