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摄政大清 > 第207章 离京之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07章 离京之后

  摄政大清

在***点好后,柳舟便带着五千兵马向边关赶去。


而就在柳舟离开京城的第三天,朝堂之上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


这天早朝,众臣商议完一些事情后,突然有官员提出辞职。


最近永璘对朝中的贪官整顿的并不算激烈,不过是偶尔整顿一下,而其目的便是为了避免京城百官的恐慌,他虽然恨这些贪官,可他很清楚,如今的大清朝还离不开这些官员,因为办的厉害了,朝廷只怕就运转不过来了。


他只能先解决几个,补上几个,若是解决的多了,就补不及了。


可今天却有人辞官,其目的只怕是不言而喻的。


百官辞职,明显是要逼迫他这个皇帝,而他如果同意了,就必须找人代替,可一时间又那里能找到其他官员代替,而且代替的人也不一定都是清白的亦或者有能力的官员。


可不批准他们的辞官,这些官员必定要闹,甚至跟他这个皇帝讲条件,这不是为难他这个皇上吗?


永璘坐在龙椅之上有些不知所措,他虽然心性比较成熟,可像这种大规模的辞官还是第一次见,稍有不慎,便有可能酿成危局。


可此时的柳舟又不在京城,他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不过永璘不知道该怎么办,却也并没有表现的很惊恐,他只是望着其中一名辞官的官员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名官员微微抬头,连忙应道:“回圣上,微臣名叫章一名。”


永璘点点头,又问道:“在朝中担任何职?”


“回圣上,微臣是户部侍郎。”


永璘哦了一声,道:“你要辞官?”


“回圣上,微臣最近颇感心力憔悴,实在不能胜任此职,想要辞官。”


章一名回答后,永璘沉默了片刻,而后点点头:“看你的摸样也真的是颇为疲惫,既然如此,朕便准你辞官,不过要等三天之后。”


章一名不明白永璘是何意,可还是连忙跪下叩谢隆恩。


其他要辞官的官员也纷纷要求辞官,永璘也一个没有反对,仍旧只是点头同意,不过要求仍旧是三天之后。


百官本就是受了和珅的意思才这样的,如今永璘同意他们辞官,他们心中是又喜又忧,他们喜的是终于可以将永璘一军了,而忧的是如果永璘真的批准他们辞官,那他们就真的辞官?


他们寒窗苦读数十年才考取功名,他们可不舍得这些官位,而且在这些辞官大军当中,有不少官员的官位还不低,他们为了坐上现如今的官位,不知道在官场上打熬了多少年,如今要他们辞官,他们是真不愿意啊。


可朝堂上的事情,如果永璘真要批准他们的辞官,他们只怕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退朝之后,永璘将刘墉叫到了御书房。


“刘爱卿,今天这些官员真是可恶,柳爱卿刚走,他们便来逼迫朕来了。”


刘墉对永璘是很欣赏的,因为今天永璘表现的很镇定,一个天子该有的镇定,而且他的言语模糊,让群臣不明白他在说什么,帝王之术讲究的便是这个。


刘墉点了点头:“这些官员多半是和珅的人,他们分明就是认定圣上不敢一下子辞退那么多,因此才这样纷纷逼迫圣上,不过今天圣上的话却也为圣上争取了三天时间,三天时间找到破解之法,并无不可。”


永璘点点头:“的确如此,只是该用何种办法来破解呢,刘爱卿可有对策?”


刘墉思索片刻,摇摇头:“如今无论圣上同意他们辞官还是不同意,只怕都不是好事,老臣暂时没有解决的办法。”


永璘听到刘墉这么说,心头微微一沉,但并未多言其他,道:“既然如此,那就先拖着吧,不过还请刘爱卿能够尽早想到应对之策。”


刘墉颔首:“微臣觉得,在想应对之策前,若是可以,我们不妨通知吏部,让他们从各界进士当中选拔人才,再若不行,圣上可在今年秋天再添加一场秋试,不管怎样,总能应对未来之危机。”


刘墉的这些方法也并无不可,永璘听完之后点点头:“好,就按照刘爱卿所言。”


-------------------------------------------------------------


京城的局势很危机,乾隆皇帝很快便得到了消息。


在他得到消息后,已是明白了那些朝臣的意思,在他看来,要应对这样的局面是很容易的事情,不过他并没有要人给永璘传话的意思,既然是要磨炼,就要给他足够的自信和自由,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他成长为真正的帝王。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