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重生三国 > 第三百四十五章 谋划江东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四十五章 谋划江东

  重生三国

长江在自金陵以上至九江一段为南北走向,以此为界,便分出了江东和江西。而在东汉,江东主要是指“江东六郡”。即吴郡、会稽、丹阳、豫章、庐陵、庐江。


此六郡皆在扬州刺史部下,渔米之乡,人民富足,虽然“山越”叛乱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但毕竟不像北方那样经历了黄巾大乱。因此,在这乱世之中,江东无异于世外桃源一般的所在。


而吴郡,最近几年则堪称江东表率。原因无他,剿黄巾,讨董卓都立下赫赫战功的破虏将军孙坚,回到了老家担任太守。孙氏远的来说,是孙武的后裔,往近说,世代都在吴地为官,孙坚回乡主政,自然如龙入大海。


在接连荡平境内以及周边的山越叛乱以后,孙坚麾下的部队发展到将近两万人。这以一个太守来说,已经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了。周边各郡的二千石,对他都颇为忌惮。


虽然在吴郡干得顺风顺水,但孙坚心里一直有个疙瘩。


就是那方上面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的传国玉玺。


坦白讲,孙坚并不是一个野心家,与其他诸侯相比,他是一门心思报效大汉的忠臣。当初在洛阳得到玉玺时,他几乎没有多想便要交给袁绍,但程普拦了他。就这么一拦,玉玺就给带回了江东。


此刻,在吴郡的太守官邸里,孙坚看着这方代表着“君权神授”的国之重器,已经多时了。在回到江东后,他都还动过上交朝廷,归还天子的心思,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正失神时,忽听外面响起一个洪亮的声音:“父亲,公瑾来了。”


孙坚一个激灵,急忙将玉玺收好。到目前为止,知道这件事情的,只有他,程普,黄盖以及发妻吴氏四人而已,便连几个儿子都毫不知情。


“进来。”


随着一声唤,片刻后,只见两个年轻人踏入室内。这两人,年纪既相仿,身量也相似,都是十七八光景,身长七尺,英气勃勃。只不过,走在前头这一个,风风火火,虎目含威。后头那一个,则不急不徐,从容儒雅。


一见这两个年轻后辈,孙文台暂时忘却了烦恼,心情也霍然开朗起来。这走在前头的,是他的长子孙策,不论是相貌还是性格都完美地遗传了他。后头那人也是如今江东的少年俊彦,姓周名瑜,字公瑾。乃前洛阳令周异之子。这周家说起来也是江东大族,周瑜的堂祖父,堂叔都官至太尉。


周瑜与孙策同年,只因离得近,家世也相仿,所以少小相识,意气相投,好得跟亲哥俩一般。


孙策见完礼后,周瑜上得前来,以子侄礼相拜。孙坚上前亲自搀起他,拉着他手仔细端详,一阵后才问道:“有一年多没见到你了,都在作些什么?”


“回府君,无非就是读书习武,会友交游而已。”周瑜笑答道。“哦,差点忘了,家父知我要来吴郡,再三命我代父向府君致意。”


孙坚有些意外:“怎么?令尊回乡了?”


“前将军被召回许都出任太尉,家父因与之过从甚密,自请辞官,朝廷也没有挽留。”说这话时周瑜虽仍面带笑意,可听得出来,这年轻人对朝廷的作法有些不以为然。


孙坚当然听得出来,拍拍他的肩膀宽慰道:“也无妨,你父亲本就性情高洁,世道如此,弃官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孙策此时语带不满地插了一句话:“先前儿子还和公瑾说,袁公名门贵胄,又有再造乾坤之功,执掌朝政本也当得。只是这一味地任人唯亲,实在叫人不敢苟同。卢子干海内文宗,历次平乱勤王多有功劳,结果一被召回许都,名为太尉,却连出行会客都受到监视,这岂是朝廷待功臣之理?”


对儿子的牢骚,孙坚倒没多置评,只是问道:“你怎么知道?”


“周伯父经过许都时,专程去看望了卢太尉,如何不知?”


孙坚思索片刻,冷笑道:“看来袁公的心思,比我想像的还要大。行了,你俩坐吧。”


三人方坐定,便有一仆人匆匆而入,禀报道:“府君,有人自称张昭,张子布,在外求见。”


“张昭?快请!”孙坚说话间站起身来,打算出迎。


张昭何人?家本在徐州彭城,也是诗书之家,颇有学识,刚成年就被举孝廉,但他拒绝了,一直没出来作官。后来陶谦主政徐州,也赏识他,要推荐为茂才,结果他仍旧不搭理。结果因此触怒陶谦,给下了大牢,经过朋友营救才被释放。


黄巾之乱时,他还扛得住,没跑。结果袁术举暴兵屠徐州,他知道这回不同以往,是“还乡团”来的,提前就带着家人随其他难民一道逃到江东来。


孙坚知道他的名气和事迹,虽不明其来意,但为表示敬重,仍旧亲自出迎。


不多时,张昭至。


三十多,不到四十,个子也不高,相貌也并不出众,连穿着也不甚讲究。孙坚虽然久在行伍,但极注重仪容外表,也不喜别人邋遢。你哪怕穿件麻布衣,洗干净,弄整齐,也没有问题。但这位……


张昭在仆人引领下,本已看见孙坚,正要施礼,却瞥见对方神情,先倒心头不快了。因此上得前去,只揖个手,也不说话。


孙坚见状,便问道:“足下便是张子布?不知所为何来?”


“受人之托”张昭不冷不热。


“受何人之托?”


“陶恭祖。”


陶恭祖,便是陶谦,孙坚闻言诧异道:“昔日陶恭祖曾将足下监禁,如今怎么……”


“他监禁我,这是私怨。但是他治理徐州有功,既然有事托我,如何能辞?”


孙坚听罢,徐徐点头,坦诚道:“是我怠慢先生了,请。”


迎入室内,分宾主坐定,孙坚命孙策周瑜见了礼,便摒退两个晚辈,主动问道:“早听闻袁术侵夺徐州,陶使君孤木难支,不得已回到了丹阳。只是不知近况如何?”


张昭一捋颌下须,神情严肃:“朝廷,不,是袁公最近任命陶使君为徐州牧,又送还了之前征讨河北所调遣的兵将,叫陶使君收复徐州。”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