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帝王歌 > 第324章 萧裕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24章 萧裕

  帝王歌

张通古微一迟疑,眸中略带满意之色。迪古乃含笑道:卿等皆是长者,元妃所言极是。”说毕,示意我他身旁坐着。


如此又闲话几句,迪古乃端起茶盅,噙着一丝笑容,缓缓道:“朕废除行台尚书省以来,河南山东之地尽归政朝廷。然朕有所命,使者奔波数千里之遥,地方接旨已逾数月,车马劳顿,需半年方能往返。百姓疾苦,朕无法及时了解,更不能及时解决。若有急切之事,朕甚有鞭长莫及之感。况南方物富事繁,北方民清事简。遂朕意欲迁都南下,不知众卿意下如何?”


张浩与粱汉臣早已知晓迪古乃心存迁都之意,遂并未有过多反应。张通古与蔡松年先是一怔,接着默契地互视一眼。萧裕愣了一下,抬头望向迪古乃,复又垂下眼睑,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态。


张通古侧身笑道:“陛下圣明,老臣早有此意。”


迪古乃闻言很是高兴,但见萧裕沉默思索,不由得高声道:“萧裕,朕问话时,你却走神,该当何罪?”


萧裕忙赔笑道:“陛下误会了,微臣正想着陛下迁都何处最佳。”


迪古乃“噢”一声,盯着他问:“可想出来了?”萧裕犹豫一下,回道:“臣以为,汴京最适合。”


蔡松年颇为激动,反驳道:“汴京过于近宋,更曾是宋国国都,若举朝迁往汴京,无疑是裸的挑衅·易引起宋人反感仇恨。


且届时大军一同南下,宋国必定惊疑,若因此起争端,甚是不妥。”说完,他像是寻求盟友似的,望向我问道:“微臣此言,娘娘可赞同?”


我未料他会问我,愣一愣之后,忙道:“蔡大人言之有理·金宋两国自和议以来,已经和平共处多年。若因迁都生出嫌隙,于金于宋皆不利。”


萧裕一急,还想再说,迪古乃接话道:“朕经过深思熟虑,以为燕京最为合适。且朕曾派张浩前往燕炯察,具体迁都地址早已规划清楚。朕今日召诸位过来,是想听听你们的意见,包括如何说服我女真族人,如何规划新都的营建……”


萧裕问:“陛下早就有所决定?”


迪古乃轻抿一口茶·微笑道:“正是,朕打算月底便下诏至燕京,营建宫室。”


萧裕不再说话,眉心一拢一拢,脸色很是难看。我纳闷地扭头,只见迪古乃正凝视着萧裕,目光却深不可测,颇为诡谲。


张通古沉吟片刻,说道:“族中贵人反对,也是因故土难离·眷恋祖陵。陛下不若将祖宗陵寝一并南迁,以断其念。且下诏时,不必直接提迁都·改为‘经营两都或许能少些阻碍。”


迪古乃点头笑道:“此法可行。”说着,他向胡翰林院学士胡砺道:“胡卿这就帮朕拟诏吧”


萧裕惊道:“这么急?”迪古乃开玩笑道:“朕幼年时,便早有此心。”说完想了想,又道:“朕亲自来,元妃帮朕抚纸,萧卿给朕研墨。”


我依言起身,萧裕欲言又止·跟着我行至书案前。


迪古乃略一思索·便提笔落下,行文流畅·不曾停顿,渀佛早已在心里想过数遍。


顷刻·这份颇具时代甚至历史意义的《议迁都燕京诏》拟写完毕。迪古乃交给张通古等人过目,笑问道:“卿等认为是否还需补充?”


张通古边看边:“····…既而人拘道路之遥,事有岁时之滞,凡申款而待报,乃欲速而愈迟。今既庶政为和,四方无侮,用并尚书之亚省,会归机政于朝廷。又以京师粤于一隅,而方疆广于万里,以北则民清而事简,以南则地远而事繁。深虑州府申陈,或至半年而往复;闾阎疾苦,何由期月而周知。供馈困于转输,使命苦于驿顿,未可时巡于四表,莫如经营两都。眷惟全燕,实为要会,将因宫庙而创官府之署,广阡陌以展西南之城。爀惮暂时之艰,以就得中之制。所贵两京一体,保宗社于万年;四海一家,安黎元于九府。咨尔中外,体予至怀。”


胡砺捋一捋胡须,赞赏道:“陛下之文采,远胜老臣,不需要再有所补充。”


其余人纷纷附和,迪古乃禁不住夸奖,脸上微微泛起红晕。我掩口而笑,却见萧裕望着窗外出神,恍然不知所在。


晚上就寝时,迪古乃颇为兴奋,不停地与我讲话,毫无一丝睡意。我躺在他怀中,念及一事,问道:“今晚召见几位大臣,你把我带做什么呢?”


他怔一怔,忽地把脸埋在我肩窝中,抱紧我说:“最近若离了你,我就感觉无所依靠。”


我心下微叹看来昨夜“闹鬼”之事,终究还是在他心里产?br/>烁好妗?br/>


依旧寒冷的四月,迪古乃正式下诏迁都燕京。意料之中的,女真权贵多有反对,甚至一连几日集体称病,罢朝抗议。


而关于唐括辩的罪证,高怀贞已经搜集罗织完毕,此时正一一向迪古乃汇报。


听完后,迪古乃默了一瞬,望着站在下面的箫裕,问道:“你说,朕该如何处置这个叛徒?”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