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重生之大科学家 > 二七三、剑外忽传收蓟北(下三)
字体:      护眼 关灯

二七三、剑外忽传收蓟北(下三)

  重生之大科学家

俗话说:“望山跑死马。”何况是在天下奇险的蜀道呢?孙元起足足花了五天时间才来到距离成都百余公里的绵州(现绵阳),其中固然有所过之处各州府道县的殷切攀留,但根本原因在于孙元起也不愿过早抵达成都,和清廷公开决裂。


孙元起的想法是“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暗地里和革命党勾勾搭搭,但明面上自己还是朝廷的学务大臣、署理四川总督。等一个月后孙医生回国和袁世凯达成协议,清廷退居二线,自己再跳出来不迟。所以能在路上多呆一天,就少在成都演戏一日。


到了绵州,地势已经渐渐平坦,孙元起回头对杨度说道:“皙子,你命人找些近期报纸给我看看。自从出了汉中,这十多日音信皆无,恍如隔世,也不知袁慰亭打过长江没有。”


杨度拱手答道:“好,我这就吩咐人去采买。”


片刻之后,杨度捧了一大摞报纸过来。孙元起翻检了几张,有些奇怪:“皙子,这些报纸怎么都是五六天前的?没有最近几天的么?”


杨度摇摇头:“没有!《申报》、《字林西报》等报纸都是在上海印行,然后由江轮送到成都,再发售到蜀中各地。如今湖北战火正烈,而且现在四川也乱成一团,绵州与成都的路早断了,哪有近期的报纸?”


孙元起想想也是,又道:“绵州距离成都近在咫尺,如今电报、电台又那么发达,总该有些什么消息吧?”


杨度有些讷讷地扇了几下扇子:“刚才光顾着找报纸了,居然忘了这茬事儿。”


孙元起哈哈大笑:“算无遗策的杨贤子居然也有顾此失彼的时候?”


杨度也打了个哈哈:“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那我现在就打听消息去。”


孙元起道:“如果你出去的话,顺便给赵景行、阎锡山发电报,看他们到哪里了,顺便问问有什么困难没有,要不要我再和陕西地方沟通一下。”


杨度滞了一下:“只怕他们现在已经进入蜀道了。蜀道险峻。人烟荒芜,即便我们发电报,他们恐怕也收不着吧?”


“那就问问陕西地方,看他们是什么时候进山的。”


无奈之下。杨度只好闭嘴出门打探消息去了。


杨度离开没多久,孙元起暂住的绵州府衙外来了一位访客,径直往院中走去。守门的兵丁立即持枪喝道:“站住!干什么的?”


那人愣了一下,才若有所失地笑道:“我姓杨,想拜见总督孙大人。”


门卫翻了个白眼:姓杨很牛么?如今绵州上下想拜见孙大人的海了去了,能从府衙一直排到城门外,可有谁敢直接往里闯?


那人见门卫爱理不理。只好又解释道:“我是内阁总理袁大人的信使,想拜见总督孙大人。”


门卫觑了他片刻,伸手道:“那拜帖呢?”


“呃……”那人愣住了,然后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塞到门卫手中,“拜帖忘带了,还望通融一下。你只要和孙大人说‘多谢当年五万美金’,他定然会见我的!”


门卫捏了捏手中的银子,才微微点头:“你在这里候着。我去府里通报。至于孙大人见不见你,就看你造化了!”


孙元起正在翻阅过期报纸,听闻门卫说有人自称“内阁总理袁大人”信使。还“多谢当年五万美金”,不觉心中一动,连忙让人把他领进来。


来者是五十岁上下的小老头,见了孙元起也不跪拜,只微微一躬:“在下杨士琦,字杏城,奉内阁总理袁大人之命,前来拜会孙大人。”


来人一口江淮方言让孙元起暗生了几分好感,顾不上问袁世凯最近的战况,先说道:“杏翁。你籍贯也是江淮一带的吧?”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