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日不落大中华 > 第二百一十九章道义与征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百一十九章道义与征战

  日不落大中华

听到黄子牙违背道义,张华汉沉声道:“道义是什么?你看看现在这个世界是讲道义的么?西夷人讲不讲道义?他们为什么如此强大,子牙,你别忘了在遥远的大海的彼岸,还有一个庞大的大陆被他们占领着,要不是大量的西方蛮夷要占领那片广阔的地方,被那个大陆牵制着大量人手,我们是不可能将西方蛮夷的军事力量驱赶出南洋的!这个世界是弱肉强食的世界,清醒一吧。”


黄子牙失望地看着张华汉,他道:“他们蛮横无理血腥残害我们的平民难道就是我们去攻打波斯帝国和布哈拉国的理由么?他们是他们,我们是我们,我们是天朝上邦。”张华汉严肃的道:“子牙兄,我们之所以现在是天朝上邦,就是因为我们的军事力量厉害,我们的jūn_duì 强大,我们就要占领更多的地盘让帝国的实力更加的强大,如果没有这种开拓性的眼光的话,恐怕我们还被那些鞑虏欺压残害着,被他们压迫着,让整个天朝上邦成为西方蛮夷人的半殖民地,丧权辱国,国土流逝,知道么?历史是很玄妙的,有时候,一个的插曲就足以改为一场战争的结局甚至是世界的格局。”


黄子牙默然,他叹了口气,道:“我常常觉得自己就活在不真实中,这个世界是怎么了?难道血腥就是一切么?”张华汉道:“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只有我们更强大了,占领更多的土地后,我们才能去用强大的武力和科技力量去实现和平。虽然黄子牙心里很不不舒服,但是他也暗暗觉得张华汉的是对的,他默认了张华汉的战略。


在哈萨克汗国的草原上,一名身材矮却极强壮的汉子痛苦地蜷缩在地下,汉子的一条腿已经齐膝而断,殷红的鲜血从他的断腿处一直延伸到远处,留下了一道红色蜿蜒的轨迹,触目惊心。


这受伤的矮壮汉子正是哈萨克汗国哈克.纳札尔汗的将领扎木耳,哈克.纳札尔汗恶狠狠地瞪着断腿残废的扎木耳,眸子里几乎要喷出火来!三万骑兵其中还有一千火枪兵,就这样一战而殁!他手下最精锐的jūn_duì 已经在这一战中损失殆尽了,自从他当上了哈萨克汗国的大汗以来,还从未遭受过如此惨重的损失!


哈克.纳札尔汗猛地抽手腰间弯刀,双手擎住,像恶狼一般瞪着扎木耳团团踱步。突然间,寒光一闪,哈克.纳札尔汗狠狠地一刀刺出,利刃轻易地刺入了扎木耳的胸膛,扎木耳痛苦地扭曲起来,脸肌也开始轻微地抽搐,哈克.纳札尔汗不解恨,握住弯刀刀猛地左右搠捣,在扎木耳的胸前切开一个标准的十字。


并没有多少鲜血从扎木耳的伤口切口处涌出,在之前的爬行中,他的血几乎已经流净了!奋力用手握住哈克.纳札尔汗的弯刀,扎木耳眸子里的眼神迅速黯淡下去,终于头一歪,气绝身亡……


哈克.纳札尔汗尤不解恨,挥刀劈了另外两名死里逃生的骑士,才恨恨地将弯刀掷于地下,脸上开始浮起沮丧的神色来,此番突袭中华帝国的一战失利,他的兵力大受损伤,如何能够不气愤。


哈萨克汗国(1470-1847年)占有极大领土,他们居住地区名为钦察草原,分大玉兹(突厥语一百,阿拉伯语方面)、中玉兹、玉兹。又称大帐、中帐、帐。中帐在现在哈萨克中部高地,帐在乌拉尔河至里海,大帐在巴尔喀什湖至突厥斯坦。帐也吸收不少诺盖人。东至额尔齐斯河、北至伊施姆河、图尔盖州、鄂木斯克,西至里海,南及楚河。巴兰杜黑汗时代军力50000人,哈斯木汗时代人口百多万,兵力三十万。


贾尼别克汗死后,哈斯木苏丹(1511-1523)即位,他放逐了巴兰杜黑,后称汗。国势大盛,差占领塔什干,他打退了昔班尼的进攻。他也在楚河附近接待了叶尔羌国的赛德汗。他的冬牧地在哈拉塔尔河谷。这时期也是哈萨克汗国大举扩张的时期。他死后哈萨克汗国分裂,直到哈克纳札尔汗时代,到了哈克.纳札尔汗时代,他在恩巴河滨打败诺盖人,势力延至阿斯特拉罕。


早在15世纪,白帐汗国发生内讧,分裂出诺盖汗国和乌孜别克(月即别)汗国等。1456年,白帐汗国最后一个可汗巴拉克之子克烈汗(又译作克拉依汗),乘乌兹别克阿不勒海尔汗败于瓦剌之机,与贾尼别克汗(阿布赛义德)一起,率领部分游牧部落向东迁徙,进入巴尔喀什湖以南中国明代西域察合台后裔政权亦力把里(东察合台汗国)境内,在楚河、塔拉斯河广阔的土地上建立了哈萨克汗国。在人类历史上消失至2千年之久的“哈萨克”名字重现。


建国


哈萨克汗国建立后,克烈汗、贾尼别克汗与亦力把里统治者联盟,共同对抗阿不勒海尔汗。1468年冬,哈萨克人利用阿不勒海尔汗在往征哈萨克汗国途中丧生、乌兹别克汗国内乱之机,征服东钦察草原各游牧部落,并乘机占领锡尔河流域的卡腊套山大部分地区。附近哈萨克部落纷纷归附,逼使乌兹别克继位者穆罕默德?昔班尼汗逃往帖木儿汗国的土耳克斯坦城。


1470年,又率军攻土耳克斯坦城,迫昔班尼逃往布哈拉。随着军事的胜利,汗国领土不断扩展至巴尔喀什湖西北广大草原及以南的楚河、塔拉斯河流域,直至中亚塔什干、安集延、撒马尔罕等地。并不断与南迁的乌孜别克人和察合台汗国中从游牧转向定居的蒙古人融合,人口增至20余万。


16世纪初,哈萨克汗国在贾尼别克汗之子哈斯木统治时期(1511~1523年或1508—1518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得到很大发展,达到空前繁荣。哈斯木汗联合东察哈台汗国统治者,与昔班尼汗进行了长期战争。对内统一哈萨克诸部,其领地南部包括锡尔河流域及其城市,东南包括七河流域,东北达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西部至雅克河流域。首府从锡晏那克城迁至土耳克斯坦城。


1513年,与赛德汗缔结反对塔什干统治者的联盟,和邻近地区特别是中亚农业区及城市的商业贸易甚为频繁,并采取措施促进哈萨克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使汗国人口增至100余万,兵额达30万。


哈萨克人早期一直使用《成吉思汗法典》(即大札撒),同时草原民族的各种习惯法也广为流行。哈斯木汗时期,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自己的统治,结合当时社会情况,哈斯木汗在自古相传的习惯法基础上进行整理,于著名的比会议上,制定通过了哈萨克汗国第一部法典,即《哈斯木汗国名鉴》,世称《哈斯木汗法典》或《明显法律》。其中包括财产法:关于解决牲畜、牧场、土地诉讼的规定;刑事法:关于杀人、抢掠人口和牲畜、盗窃等刑事犯罪的判刑规定;兵役法:有关组建jūn_duì 、兵役义务规定;使臣法:挑选使臣的条件,指出使臣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熟悉各国情况,能言善辩,精通外交礼节等;民事法:有关婚丧等礼俗和节日庆典等具体规定。


1523年,哈斯木汗卒,汗国内发生争夺汗位的斗争。哈斯木汗之子马玛什继位不久被杀,哈斯木汗堂弟塔赫尔即汗位。他对内暴虐无道、倒行逆施,对外则不分敌友,四处出击,使汗国走向衰落。至布达什时(1533—1538年在位),汗国处于分裂状态,诸部落自立可汗,各据一方。


1538年,哈斯木汗之子哈克那札尔为可汗后,在长达42年中,平定内乱,恢复与邻国之友好关系,加强哈萨克、吉尔吉斯同盟,为汗国中兴时期。后经契戛依、塔吾勒汗,至1598年(明万历二十六年),额什木即汗位后,与布哈拉及撒马尔罕统治者签订和约,规定塔什干城及其周围地区在240年内归哈萨克汗国管辖。并与中亚各国建立贸易关系,还用武力讨平塔什干统治者吐尔逊?穆罕默德的叛离,使哈萨克汗国重归统一。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处理汗国内各种事务和刑事犯罪案件,他对《哈斯木汗法典》进行了补充,形成《额什木汗习惯法》,也称《古用法律》。其补充的内容包括以下几:可汗有权制定适合他自己汗国的法律;比应当有专门的办事机构;巴图尔应师出有名并战必取胜;尊敬有学问的人。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