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智能工厂 >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反常行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反常行为

  智能工厂

装甲的复杂地形穿越能力,在通过皮尔本贾尔岭那一条平均海拔为3900米的山脊线时,强大的优势就当即完全体现了出来。


在克什米尔谷地的南部边界,即便是那几个山峰达4500米的地域,也无法阻挡强袭机甲的脚步。


克什米尔谷地,平均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高的地方甚至能达到1800米,这是十分惊人的地理数据。


而整个谷地长155公里、宽56公里,面积约在1.5万平方公里左右,有印度河支流杰赫勒姆河流过,是克什米尔人口最多、农业最发达的地区。


喜马拉雅山西段斜贯于本区中部,高峻挺拔,有13座山峰超过6000米,南伽峰高达8126米,有现代冰川。


印度河上游谷地两侧分布有砾石阶地,由各支流造成的冲积扇外缘伸入主谷,列城即位于冲积扇上,海拔约3800米。


东北边境的喀□昆仑山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有4座山峰超过8000米,其中位于中国和克什米尔边境的乔戈里峰高达8611米,为世界第二高峰。


在这里,一支车队沿着绕山而建的简易公路行驶着,一般来说,装甲部队不会选择这样的地形前进。


一次只能通过一辆坦克,万一路口被巨石堵住,伏击方就可以居高临下的发动攻击。甚至连躲都没地方躲。


但机甲部队却不太担心。所谓的障碍的陡峭的斜坡,有手有脚的强袭机甲,完全可以利用灵活的动作翻越过去,而不像坦克,一旦前路被阻,就束手无策。


一种被专门设计来装载强袭机甲的装甲货柜车,晃悠悠的行驶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偶尔碰到较大的石块或者土墩,还会毫无征兆的抖起来。


车上的乘客,明显都在抱怨着。


“该死。这破公路,到底是谁修的?”一向习惯了国内平坦的道路状况,王瑞智口里不停的抱怨着。


他和张秋源是同一个机甲战斗班,每班12人。负责指挥作战的班长一名,负责驾驶机甲的副班长两名,还有另外两人是后备驾驶员,同时也充当护卫。


剩余的人,基本都是工程兵,主要的工作是对机甲的日常护理和占地维修。


每一个战斗班,都配属了两台强袭机甲和一辆装甲运输车,强袭机甲斜斜的躺在金属床架上,为了节约空间,相互也靠得很紧密。


“喂。阿源。”口里吃着补充体能用的巧克力,王瑞智坐在车顶的金属架上,对着身旁的张秋源说道:“为啥不直接用重型运输机把我们空投到敌后去?这样的山路,简直让人受罪啊。”


就为这个,王瑞智对于高层的怨念,还是很重的。


张秋源若有所思,“我觉得,还是出于安全性和突然性的考虑吧,动用战略空军的前提是必须掌握制空权。在西线,我们很明显没有相应的能力。”


“还有一点。主要还是想测试一下我们机甲部队在复杂地形上的作战能力。(看小说就到.)至于说我们的死活,你觉得上面真的会在意嘛?”


一想到自己的老爹,王瑞智就对张秋源的话深以为然,他拍着自己有些发晕:“这该死的活计。”


“混蛋,我受不了这条公路了!”


大声的吼叫。回响在山谷里,让整个车队的人都深表赞同。


但上级的命令是绝对的。虽然辛苦些,但至少这个命令不是让人去送死。


而反观印度方面,鉴于克什米尔当地这种非常崎岖的山地地形,他们在西线的布置也相当谨慎,而不是像东线那样多面开花。


毕竟在西线,战略上的定位是以防守为主,就算发动攻击,也只是向更好的牵动局势。


所以印度在西线的第一攻击集群被划分成为了两个方面军,其中西路方面军包括第37,88,32,17,74这四个配备了先进武器的混编步兵师。


并且为了更好的增强其突击能力,还特意从第二攻击集群的大部队中抽调了第2和第7**装甲旅,这两只装甲旅,清一色列装了来自美国的m60主战坦克,突防能力十分惊人。


这支配备了大量机械化武器的方面军,全都集结在查谟平原北部的山麓和丘陵地带,这里地势还算平缓,正适合于机械化陆军装甲部队的展开。


至于说攻击目标,毫无疑问是巴基斯坦控制的伯尼哈尔山口。


这里是比尔本贾尔岭的山口,位于查谟和喀什米尔巴基斯坦控制区境内。“伯尼哈尔”为喀什米尔语,意即“暴风雪”。


该山口海拔极高,为喀什米尔谷地与印度平原之间的主要门户。在过去,想要通过这里的商队,货运都必须要靠人背,而且需时一日。


但在华夏联邦的帮助下,巴基斯坦在这里修建了一条公路,以隧道穿过,一般情况下终年可通行,仅冬季偶然被大雪阻塞。


现在是夏季,冰雪早已融化,正好依托着这条公路,对驻守在那里的巴基斯坦军发动奇袭。


作为突击主力的东路方面军,共包括了第37,88,17这三支混编步兵师,以及还有第5和第7装甲师。


兵力部署十分集中,全都集结于东部克什米尔谷地,主要攻击目标是登东山口,那里是巴基斯坦的在西线上的防御薄弱环节,正好作为突破口。


喜马拉雅山以西有一个突出的边角,是巴基斯坦在西线上唯一的自然屏障,而伯尼哈尔与登东这两个地方。都是出山入山的门户。想要突破巴基斯坦在西线的防御,这两条通道是必经之地。


印军现在拥有了强大的装甲部队,完全可以考虑用强攻的方式来硬碰硬的冲破这两个地方。


而一旦印度jūn_duì 控制了这两个至关重要的山口,那么他们的装甲部队就可以依托巴基斯坦修筑的公路系统,长驱直入,到巴基斯坦的核心腹地内为所欲为。【*悠】


只有突破了这两处山口,西路方面军才能从西往东,迂回机动,然后从侧翼包围印度河上游谷地,两面夹击巴基斯坦的西线守军。使其腹背受敌。


东路方面军,最主要的目的是沿着印度河往上,从侧面直插印度河谷地,与作为主力的西路方面军一同发起攻势。狠狠夹击位于中间的巴军。


最终目地不言自明,印度的这两路方面军,是想要在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上,切断巴基斯坦与华夏联邦的地上联系,以防止来自华夏联邦的jūn_duì 进入这里。


要知道,为了更有效的援助巴基斯坦的军事和经济,以及扩大华联政府在这一地区的实际形象力,从国内有一条公路,经由喀喇昆仑山口与巴基斯坦连接。


印度是希望通过占领这里,获取战略上的主动权。印度河谷地可是克什米尔地区农业最发达,人口最多的地区。


不过因为一直与巴基斯坦控制区接壤,使得印度政府和民间,都不太愿意开发这一地区,导致这里的经济优势反而没有建立起来,白白浪费了一个好地方。


所以印度就寄希望于通过控制更外围的地区,来建立更加安全的环境,以推动印度河谷地的经济发展。


更何况,控制了这一带,就等于是控制了巴控克什米尔全境。如此一来。就随时可以通过列城进入喀喇昆仑山口的公路,对中国的**腹地进行战略威慑。


对这两处山谷口的攻击,大规模集群装甲战术是无法使用的,因为地形攻击面窄,也没有迂回的余地。坦克和装甲战车的突击优势根本体现不出来。


虽然说,这两处地方对于整个山脉平均5000米以上的海拔。包括13座6000米以上的高峰来说海拔较低,但是仍然有3000米左右的海拔,属于高原地带。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