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智能工厂 > 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孟加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孟加拉国

  智能工厂

1970年4月1日,正是西方愚人节的时候,而印度军方也开始转移兵力,选择帮助东巴基斯坦的反叛军,将孟加拉与伊斯兰堡的关系阻断。


从3月26日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五天,东巴基斯坦的叛乱已经基本被当地的驻军镇压,除了一些残余的另行抵抗还在持续。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在位于南京的国防部总部大楼里,一场特殊的会议正在召开。


除了华北军区与西南军区的两位最高指挥官以外,还有参谋总部的一行人,以及内阁的几位安全顾问参与。


在会议上,大家的表情都不好,尤其是叶宜伟。


“在这件事情上,是我的失误!”他站起身来,向诸位同僚鞠躬致歉,因为对情势的错误估计,现在令国家陷于两难的境地,这一点上,他难辞其咎。


反倒是华北军区司令王立文,却将这件事一笔带过,好声劝着:“宜伟啊,这件事你虽然有责任,但现在还是说说有什么应对和解决的办法吧,追究的事情等以后再说。”


“现在要改变计划,已经来不及了。”叶宜伟很遗憾的说道:“由于地理上的制约,我们无法像印度人那样,进行大兵团的转移。不过考虑到印度的铁路和公路运输系统,他们即便要调配兵力,也至少要花上两个月。”


叶宜伟伸出两根手指。强调着:“这两个月。就是给我们的准备时间。”


“你打算如何做呢?”林翔也不冷不热的问着,对于叶宜伟的出身,他一直都有些介怀。但至少,不会故意刁难对方,这样的气量还是有的。


“不改变原来的军事部署,但需要更改我们的战略目标。”叶宜伟又找回了那种成竹在胸的自信和从容,“军事行动安排与之前的一样,但目标改为占领克什米尔,然后扶植孟加拉国!”


“什么!扶植孟加拉国!”其中一位元首张景临派来的安全顾问听后大惊失色,“你别忘了。我们现在和巴基斯坦是同盟关系,这种事情要是传出去了,以后还怎么在国际上与人打交道?”


这可不是迂腐或者道德洁癖,而是政治上的道理。


印度就一直以反复无常的小人姿态出现在国际社会的舞台上。看似左右逢源,实则被人不齿。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与这样言而无信的民族打交道。


作为大国,必须要有担当,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才是正道,才能服众,才能强盛。


这个道理,叶宜伟也知道,所以他接下来又解释着说道:“这个扶植。指的是让印度人扶植,而不是我们。”


“首先,从现实情况来考虑,印度无论如何都无法建立一个亲印的孟加拉国,这是宗教本质决定的。”


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之间的冲突,在这片土地上已经经历了无数的岁月,是浸入骨髓的仇恨,不是印度政府可以在短时间内化解的。


“并且,东巴和西巴的关系想必大家也清楚,难道要我们帮助巴基斯坦去镇压孟加拉地区吗?”叶宜伟把孟加拉看做了一个炸弹。与其天天担心这个鸟地方,不如干脆让其从巴基斯坦**出去,然后在拉拢到华夏联邦的阵营中。


正如叶宜伟所提到的,巴基斯坦对于孟加拉地区的治理,确实一直都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从道德角度来讲。东巴的叛乱是可以理解的,君不爱臣。臣自然可以造反。


现在,华夏联邦军帮助巴基斯坦在西线上突破印度人的封锁,占领克什米尔全境,这就已经足以交代了。


至于孟加拉国的**问题,则可以视为一种“无可奈何”,华夏联邦军可以代为驱逐印度的入侵部队,但孟加拉地区的内政则交由他们自己选择。


从头到尾,中国都没有插手这里,并且还帮助驱赶了印度人,这就已经在道义上站得住脚了。而且孟加拉是一个伊斯兰国家,在其**之后,肯定会与巴基斯坦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这一点上,在原本时空里,也是以此作为结局的。


所以说,巴基斯坦也不会为此而有所怨恨,就算有,对象也是印度,而非中国。


到了那个时候,分别扶持孟加拉与巴基斯坦两个国家,从东西两面夹攻印度,反而比现在的情况要理想得多。


巴基斯坦可以集中全部力量于西部,不必时时顾虑远在天边的孟加拉,兵力也不需要分散。这从战略上来说,更加实用一些。


当然,没有一个国家愿意丢失领土,这样的事情在感觉上是很不好受的。


在叶宜伟的坚持下,这次作战任务的基调算是定了下来,以克什米尔为目标,而把孟加拉当作吸引敌军主力的诱饵。


待到克什米尔地区已成定局,就可以逼迫印度交出孟加拉,到时候还可以通过谈判,“勉为其难”的答应印度,让孟加拉**建国。


毕竟站在印度的立场上,一个分裂的巴基斯坦,对印度才是最为有利的,让其成为南亚地区唯一的大国。


其实,发生在东巴基斯坦的情况,中国方面早就有了相关的信息情报。


在1969年的8月份的时候,印度内阁、议会和国大党分别开会,通过了支持东巴基斯坦建立“孟加拉国”的决议,同时在印巴边境集结jūn_duì ,进行军事演习。


9月,印度又制定了“解放孟加拉”的战争计划。


与此同时,印度积极进行大国外交,向美国争取支持,并且做好了充分准备。随时都能发动战争。


但中国方面。无论是情报部门还是参谋总部,都认为这是印度方面放出的又一个烟幕弹。


前两次战争,印度也用了同样的伎俩,这是“声西击东”。


因从实际上考虑,东巴基斯坦的主要居民是穆斯林,印度就算攻占下来,由于民族和宗教问题,是难以治理这片地区的。


就算扶植起亲印的傀儡政权,也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反而白白浪费军费和战力。实际上。原本时空里,第三次印巴战争,孟加拉国在**之后就与印度交恶。(看小说就到.)


至少,参谋总部的林翔等人。不认为印度人会傻到这种地步。


比起孟加拉,克什米尔地区才是至关重要的战略核心,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大家都认可了叶宜伟的战略安排。


但是,东巴的军事叛乱就这么突然发生了,而且印度也早就做好了战争准备。虽然对于东巴的大规模叛乱同样感到十分意外,但印度还是很开心的调转枪头,将集合好的部队调往东线作战。


1960年的时候,印度就与美国和其他北约国家签定了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条约。这一系列条约的签定,既表明这次战争得到了西方列国的积极配合。又限制了华夏联邦等东方阵营国家的干涉行动。


而与此同时,印度总理英.甘地夫人于1969年的10月23日启程开始对美、法、英、西德、比利时、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进行为期三周的访问,以更进一步获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帮助和支持。


而对于中国,印度方面更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这个时期,中国依旧处在经济建设的关键时刻,并且还要在北非和中东与美国展开激烈的角逐,因此直接出兵援助巴基斯坦的可能性极小。


这样一来,就等于是大致上排除了外界的干扰,单单凭借印巴双方各自的军事和经济力量进行较量的话,无疑是印度获胜的希望更大。而且要大得多。


不过在一开始,印度对于形势的判断,也的确和叶宜伟以及华夏联邦军参谋总部的预料一样,目标是克什米尔地区。


在印度秘密宣布jūn_duì 进入紧急状况之后,作为印军总参谋长萨姆.马内克肖。他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指挥才能,并且提前意识到了印巴之间有一场大仗要打。


为此。他为印度赢得这场战争进行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储备;秘密举办新兵速成班,征召陆、海、空三军预备役人员服现役;对作战伤亡人员,制定了许多具体的特殊照顾政策,使部队的士气为之大振。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