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智能工厂 >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联手合作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联手合作

  智能工厂

不得不说,李孝敏,或者说在钟泱管理之下的整个科技协会,在这件事情上充满了雄心壮志。这是一个无比宏大的计划,就连叶宜伟都有些心动。


但心动是一回事,行动是另外一回事。


在二十年前,天宇集团第一次将网络技术普及全国的时候,也曾经有过这样的野心,建立一个宏大的地球模拟器。


得益于超级计算机的出现,这个想法似乎有了实现的可能。而为了这个计划,当时的陈泽也在集团内力排众议,坚持投入资金和人员,进行这个跨世纪的虚拟技术项目。


但因为电子计算机技术上的局限,以及当时的程序编译人员的水平和经验,这个计划没能达到意想中的目标,甚至连百分之一都没有。


而现在李孝敏和叶宜伟所提出的这个相似的计划,还提出了较为可行的报告,但其中的工程工作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大的增加了。


毕竟这不像当年,天宇集团在无奈之下改变初衷,转为组建了一套名为“地球模拟器”的超级计算机集群。


说是“模拟地球”,可实际上,这台占据了整个篮球场那么大空间的超级电脑,也仅仅能够从粗略的宏观上,大致的推算一下全球的气候变迁,以及各地的环境变化。


当时的天宇集团就已经明确提出,如果计算机技术没有出现革命性的改变,就无法完成这样的虚拟网络工程。


先别说能量层次的变化,单单是各种显而易见的物理现象,就足以让电脑的处理系统无法负荷。单纯模拟某个物种都很勉强,更何况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圈。


李孝敏提出的这个计划,叶宜伟越听越是喜欢,单单是从刚才的软件系统中,他就看到了科技协会在这方面的技术功底。


虽然那仅仅是一个局部地区的自然环境模拟,但其真实程度,已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叶宜伟甚至觉得自己是在观看着一部纪录片。


但这时候,叶宜伟又想起了当初陈泽说过的话,科技协会能够实现这样的技术。除了软件上的原因,更关键的是硬件上的扎实基础。


说明对方至少拥有一台光电混合计算机,而且其功能比位于天宇集团总部的那一台同类型的产品要更加强大。


如若不然,天宇集团不可能终止了他们的“地球模拟器”计划。反而是李孝敏提出了这个“模拟行星”工程,还取得了这种程度的进展。


一想到这种技术的战略意义,叶宜伟就想着要将之占为己有,不过他知道李孝敏是什么人,更加知道科技协会的背后都是谁。


这种话。是绝对不能说出口的,但要放弃的话,却又心有不甘。


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情,叶宜伟艰难的开口问道:“李总,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打算出售这个虚拟网络的终端设备呢?国家对于这样的设备很感兴趣,放心,价钱上是可以商量的。”


如果对方愿意卖,就算是狮子大开口也必须应承下来。


但李孝敏的回答明显让叶宜伟感到失望。“叶部长。这恐怕不行。这台超级计算机甚至不是龙渊公司的资产,我无权回答你的问题。”


李孝敏只能表示抱歉,服务器的终端位于那里,连他也是不知道的。平时都是借由在科技协会的中转服务器来连接,才能进入“洪荒古域”。


古文会的各大分支机构,也都是利用各自的信号中转装置。才能与总机相连。一般的光电混合计算机,也还没有这样**构建一个完整世界的功能。


其实在这一点上。李孝敏并没有说实话,科技协会已经基本上能构建一个高度拟真的地球环境。精度是分子级。


但在对叶宜伟进行介绍的时候,他考虑到对方的政府官员身份,当然不能说“我们已经掌握了这种虚拟网络系统,现在只是想从国家科学院拿一些资料完善”这样的话吧。


恐怕真要这么说了,那么国家很可能要不惜代价的去获得这种技术了,而古文会明显不想与政府之间爆发正面冲突。


这样一来,索性就公开基础的那部分,然后让国家也加入进来,一起研究。


这也能让政府和军方稍为安心,同时通过租用的方式,为国家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李孝敏屡屡强调,这种新型计算机的生产和制造非常困难,暂时还无法向国家出售。


只要拖延上的三年五载,就足够了。


等苍穹计划落成,到时候就不用顾虑国家和政府这样的组织了,那将是新时代的到来。


“不过,我们可以向国家提供相应的网络技术服务,你们可以通过租用的方式,进入到特别为你们分配的虚拟环境中,你觉得这种合作方式怎么样?”


叶宜伟低头沉思了一会儿,也就点头同意,这不失为一个折中的解决办法。


毕竟在这个项目上,政府不用投资太多,而且也能享受的相应的技术成果。不过不能将这样关键的东西掌握在手里,叶宜伟总是觉得有些遗憾。


但不管怎么样,这样的合作大家都是能够接受的。


三天后,叶宜伟又来了,不过这次他不是空手而来。带着国防部的合作意向书,以及两位电子工程师,他踏进了龙渊公司的大门。


而李孝敏也笑着上前打招呼,同时告诉了叶宜伟一个好消息:“叶部长,科技协会觉得可以向政府部门出售一台光电混合计算机。”


有了这句话,双方的合作又更加紧密了。


新型的光电混合芯片,单个就比得上政府部门现在还在用的那种每秒千万次运算级别的超级电子计算机。


而李孝敏答应向政府出售的这一台“长河”级超级光电混合计算机,其运算速度达到了惊人的每秒1亿亿次。


这两个“亿”字,直接让叶宜伟惊呆了,直到李孝敏重复到了第三次,他才确信自己并没有听错。


不过对方的要价也不低,一部就要10亿华元,这种价格,来个二十次就等于又是一次羲和工程!


简直是举国之力来买这种计算机,但叶宜伟知道。科技协会能够做出这样的让步已经很不容易了。


在叶宜伟的心里,他觉得对方肯定也没有多少台这样的超级计算机,而且李孝敏也说过了。这台机子是用过的。


其实,如果叶宜伟知道了这种计算机是因为能耗太大而工作效率又不太理想而被淘汰下来的,他又会作何感想呢?


不过,现在双方关注的是“模拟行星”这个大型工程项目。作为协助方,叶宜伟带来了两位电子工程师,与李孝敏洽谈初步的构想。


根据李孝敏的思路来分析,他想要的是一种能够如实反映这个世界的本质每一个物体都用物理规则加以诠释的软件程序。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