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智能工厂 > 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南非铁矿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南非铁矿

  智能工厂

“刘总,你在新加坡动动嘴,说要修一条克拉运河,可让我们这些人跑断了腿啊,你说说,该怎么赔偿我的损失?”在刘浩然的办公室里,朱安笑呵呵地这样开头了。


刘浩然装出惊讶的样子说道:“不会?朱司长,我只是和吉拉篷开个玩笑而已,克拉运河这么大的事情,我们兴华社这样的私人企业怎么可能随便说说就开始建呢?这其中一定是有什么误会。”


朱安瞪圆了双眼道:“刘总,你这可就不对了,君无戏言,你林总旗下这么大的产业,怎么也该是金口玉牙,哪有说了不算的道理?现在我们和泰国方面都已经谈好了,你说是开玩笑,这不是开国际玩笑了吗?”


刘浩然一摊手:“那就没办法了,我们兴华社现在资金也非常紧张,一条克拉运河200亿华元,我们哪拿得出来?既然国家和泰国方面已经谈好了,索性就由你们经略委拨款来修好了。反正咱们国家也是财大气粗,不在乎这区区200亿。”


“算你狠。”朱安认栽了。


他在政府机关工作的时间长了,已经习惯于很严肃地说话,像这种调侃斗嘴的事情,他绝不是刘浩然这个商场老手的对手。


朱安向刘浩然拱了拱手,说道:“刘总,你就别跟我为难了,你很清楚的,如果国家能够直接出面来修这条运河,也不会等到今天了。现在大家都希望你出面来组织这项投资。你需要国家提供什么帮助,尽管直说好了。”


“来之前,我们主任已经交代过了,对于你们兴华社的一切要求。只要不是违法乱纪的事情。都是一概可以答应的。”


“不会?”刘浩然这回倒是真的吃惊了,“这条运河有这么重要吗?居然让国家能够给我许下这么大的一个馅饼?说实话,我都想不出该提点什么要求好了。”


朱安道:“我们经略委的会长说了。兴华社怎么说也是咱们民族工业的骄傲,我们经略委对于兴华社要持之以恒地加以扶持。即使没有克拉运河这件事,兴华社如果有什么要求,经略委同样会最大限度地予以满足。”


“所以,这一点还要请刘总放心。至于克拉运河。它对于咱们国家的意义的确非常重大。所以还要拜托刘总多多操心。”


听朱安说得这么诚恳,刘浩然也不好意思再开玩笑了。他问道:“朱司长,国家对于这条运河的建设有一些什么样的考虑。你给我透透底。”


朱安道:“这条运河对于提高我们国家的远洋运输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国家的意思是,这条运河的控制权一定要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以免其他人以种种借口对我们施加干预。这一点是必须要坚持住的。”


“这个不成问题。”刘浩然道,“我和吉拉篷已经说好了,如果不能拿到控股权,我们就不投资了,我不信泰国人还能够从其他渠道弄到钱。”


“能够做到这一点。其他的都不重要了。有几个部门提出来两个另外的要求,在这我也跟你说一下,你能够争取到当然更好,争取不到也无妨,不要因小失大。”朱安补充着说道。


刘浩然也是点头:“你说说看,如果影响不大的话,我想吉拉篷会答应的。”


“第一个,克拉运河建成后。运河区将会成为全球的一个投资热点。有关部门希望泰国方面能够给中国企业到克拉运河区投资提供便利和优惠,这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


“这个完全没有问题。”刘浩然大包大揽,“在运河建设期间,我就先让吉拉篷给我们划出几块土地,我们先把使用权拿到手,未来别人想争也争不去。”


刘浩然没有告诉朱安的是。兴华社的决策团队已经考虑好了,未来自己拿到的这些工业用地。是要待价而沽的,光是转让土地使用权这一项。就能够把兴华社在这个项目中的投入补上一大块了。


朱安是知道刘浩然有这种能力的,他点了点头,说道:“第二条,就是有部门希望在项目工程招标的时候,能够最大限度地考虑来自于中国的施工建设单位。像这么大的运河项目,对于锻炼我们的施工队伍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刘浩然也表示明白:“这个就更不成问题了。说句老实话,交给其他国家的施工队,我还真不放心呢,工期长,造价高,有多少钱也不够他们糟蹋的。我已经想好了,不但施工要由中国企业来承担,所有的工程设备和港口设备采购,也必须优先考虑中国企业。


虎门港机的老总吴鑫这一段时间可找了我好几回了,说如果港口设备用他们企业的,他可以给我在价格上打折。”


“正该如此。”朱安哈哈笑道,“大型运河工程的施工经验,还有大型运河工程的设备制造经验,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非常难得的。如果我们能够从这个工程中获得这些经验,那么我们提供的投资效益就更充分了。”


刘浩然又说着:“泰国自己提供不了这些设备,他们的施工队伍能力也有限,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不会和我们争。要防的,主要是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德国的企业。在这方面,我和吉拉篷应当能够达成默契。”


朱安道:“这样说来就没有问题了,国家随时可以批准这桩跨国投资案。下一步就看你如何筹措这些资金了,还有,以一个什么样的名义来进行投资。”


刘浩然深思了一阵,才出言:“这个问题,我已经和一些有意向投资的朋友交流过了,大家的意思,是要成立一个克拉运河投资公司,以私募的方式筹集资金。但这样一来,就需要有国家的批准了,否则这就属于非法集资,这么大的金额,可是骇人听闻的哦。”


朱安对刘浩然的态度很满意,笑着说道:“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你们打报告上来。有关部门马上就可以批准,这属于特事特办。不过,投资基金的使用方面。国家还是要进行监督的,这不是对你们信任不信任的问题,而是金额实在太大,万一出点风险。会影响到社会稳定的。”


刘浩然对此也表示理解:“实际需要投入的资金,大概也就是60亿华元左右。整条运河的投资,我有把握控制在100亿华元以内。这一段时间,我和很多商业场上的朋友沟通了一下,大家都有意对这个项目进行投资。我估计凑齐60亿的难度不大。”


朱安这下子才放下心来:“那我就心里有数了。来之前,领导还交代我说,如果你们在筹资方面有困难,国家也可以考虑以变通的方式提供一些。我倒觉得这是杞人忧天,光你们兴华社,估计筹措出10亿华元也不困难?目前国内各家企业现金流最充沛的就是你们了。”


刘浩然摇摇头道:“恰恰相反,我们现在现金流非常短缺。你看看,我们这一段时间上马了微电子公司和汽车公司。尤其是微电子项目。这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多少钱砸进去都听不见一个响动的,我们现在缺钱缺得厉害呢。”


“你们的微电子项目不是已经投产了吗?我听说你们的第一批芯片马上就要问世了。”朱安诧异着问道。


刘浩然细心解释着:“只能说是我们的一期工程投产了,我们还有二期、三期,这都是需要大笔资金投入的,所以,我们还真有点事情想麻烦计委帮我们解决一下。”


“什么事情?”朱安问起原因。


“我们想上市。”刘浩然肃声说道。


这并不奇怪。古文会在背后主导着的中国,对于金融方面的管理异常严格。像兴华社这样规模庞大而又没有上市的公司,并不算非常罕见了。


对于企业融资。以前一直是由产经联主导,企业不允许私自集资,更没有上市这样的说法。不仅是兴华社,就连天宇集团和青竹化工,都没有所谓的上市。


钟泱向来比较反对股票和基金等虚拟经济的膨胀,认为那是股市畸形发展的一个表现。


可实际上,按照企业管理理论来说,股市是一个配置生产资源的场所,这种生产资源包括资金,还包括管理。


企业上市,是为了解决企业生产资本不足的问题,在吸引公众资金的同时,企业还需要接受公众的监督,向股东让渡出一部分控制权和利润。


对于企业来说,是否选择上市,要看企业本身是否缺乏资金,是否无法从其他的渠道获得资金,以及是否愿意让渡出这部分控制权以及利润。


如果企业本身资金比较充裕,而企业原来的所有者又希望能够保持自己对企业的控制权,并且不愿意让别人来分享企业的利润,那么就完全没有必要选择上市。


事实上,在西方国家,有很多大公司就是一直选择不上市的。


例如美国的科氏公司,据称是全球最大的非上市公司,年产值高达50亿美元,从事包括原油开采、炼化、贸易、管道运输、农业和畜牧业、金融服务、道路沥青等方面的业务,至今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


科氏公司在扩展业务的时候,一直都是使用自己家族的资金,而不从资本市场上融资。


这样做的结果,虽然是融资的规模受到了一些影响,但公司所有的利润不再需要与其他投资者进行分配,最终形成的积累反而会更多。


在全世界,尤其是欧美等国,很长一段时间内,上市公司几乎没有向股东分红的义务,而股东大会这样一个决策和监督机制,也形同虚设,这就使得上市公司可以坐享从市场上筹措到的资金,而无须付出任何代价。


在这样一种氛围下,企业上市就变成了一种单纯的圈钱行为,企业根本不需要考虑是否要上市的问题,上市与否,只是取决于能不能获得上市的资格。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