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智能工厂 > 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宇网络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宇网络

  智能工厂

这个人叫做蔡国华,很有个性的名字,听名字,应该是个很豪爽的大汉。可实际情况是,他是一个有些白胖的中年人,长得很和气。


蔡国华是浙江人,最擅长的是读程序。一个程序段拿在手中,很快看过去,他就能发现这段程序是否存在问题,什么地方有bug,非常强悍的能力。


蔡国华讲一口江浙口音的普通话,软绵绵的,似乎没有多少威慑力。他所在的主控程序组,本是任务最重的一个,但在最起初吵了几架以后,很快就进入了角色。一旦出现内部争执,都会有蔡国华的影子,三言两语,就将争论平息下去,重新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


陈泽对此深为欣赏。


在征求了他们小组成员的意见以后,陈泽立刻行使权力,把蔡国华提升为软件组的临时组长。如果项目结束以后,大家都认可他,再将之扶正。


确实,有了蔡国华的帮助,工作渐渐走上了轨道。陈泽还是忙,还要处理很多只有他,才能评定的问题。但至少,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可以放开手了。


再后来,陈泽看蔡国华,似乎还行有余力,干脆把硬件组也交给了他。


不过为了照顾硬件组的情绪,也从本组提拔了一人,担任了硬件组的副组长,协助蔡国华开展工作。蔡国华也很会团结同事,他主要还是处理软件组这边的事务,硬件组。基本由那位副组长来负责。


研制工作刚刚开始,就到了清明的全国性祭典活动。


公司才成立,大家也才进入正规,所有人都不乐意参加聚会。只有陈泽。考虑到这是让所有才加入公司的同仁,相互熟悉的机会,硬性规定所有人都必须参加,才把巨型机研究组的成员们,从地库里拉了出来。


吃饭的时候,这些人还很正常,谈论过去的单位情况、谈论一些生活上的琐事。但很快的,这些对他们而言。显得有些“无聊”的日常事务都谈完了,就像是自然而然的,他们的话题,转向了目前正在从事的工作中。


不到半个小时。新年聚会就演变成工作会议,一个个的小组围在一起,对工作中的技术问题,谈得兴致勃勃。


陈泽捏了捏鼻子,还是放弃了把话题引回来的打算。


让这些科学家们谈论风花雪月。也确实难为他们了,或许他们还觉得那是种折磨。既然他们爱谈论技术,那也由得他们去吧。


他望着窗外开始飘落的雨雾,微微有些惆怅。


一直以来。他都太忙了,忙到他好些时候。都不知道是几月几号了。要不是今天在视察工地的时候,偶然听到工人们谈起来。他都忘了,最近几日有祭典。这才有了一场,临时起意的聚会。


这次聚会,并没有在新生的天宇电子公司的研究员们心中,留下多少波澜。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重新投入了工作中,全然对昨天的聚餐,是为了什么,失去了印象。


紧张的工作一天接着一天,外面的土地已经平整,该改建的地形地貌,也照着陈泽的预计,而加以整理。一切,在平静中进行着,工作的进度,也越来越快。


在这段时间,最值得一提的,也证明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就是陈泽所组织的那场,与南华大学学子们的交流会。


站在南华的讲坛上,这些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研究员们,轻松地应付着同学们的一个个问题。不管同学们想出,自认为多么困难的问题,在他们眼中,都好像是在问他,一加一等于几,随口就能给出准确的答案,让学生们钦佩之至。


而研究员们,所作的报告,更是让学子们大开眼界。对于现在中国在世界上科技领域内引领着人类的发展潮流、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我们的应对方法,这些研究员们都讲得十分透彻。


在学生们狂记笔记的时候,那些学校的教授老师们,也是连连点头,欣慰不已。


这次交流会非常成功!


成功到,一个月以后,南华没有让陈泽有再次贿赂的机会,就主动打电话过来。说上次的交流会,同学们反响极为强烈,成效非常显着,请研究员们,能抽出一点时间,前去讲课。


陈泽一贯就是擅长见缝插针,他趁机和校方达成了,在天宇电子全面建设完成以后,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到天宇电子去进行“社会实践”的要求。


于是,在此以后,双方的联系越加紧密。


许多的南华学子,在课余时间,都会跑到邻居家去做客,帮助做些力所能及的辅助工作。有些工作能力强的同学,还有机会担任研究员们的助手,领取比较高的助手津贴!


这样令人羡慕的工作,让所有的人都加紧学习,争取在下一次,能够有亲身体会科学研究的机会。


每一个参加了社会实践的学生,天宇电子都会根据他们的工作性质,和时间长短,支付数目不等的报酬。这也让这些囊中羞涩的大学生们,欢呼雀跃,积极报名下一次的社会实践。


而且,这个影响也迅速传播开来。


广州大学在第二个月,也向天宇电子发出了邀请,希望研究员们,能抽出时间,去给他们讲课。陈泽求之不得,立刻一口答应。


自此,天宇电子定期抽调少量的研究员,去附近的各个大学讲课,成为一项惯例,保留下来。而天宇电子,和这些大学生们的关系,也日益亲密。


在学生们的眼中,看到了天宇优美的研究环境、超先进的研究器材、开放的研究氛围、丰厚的工资待遇,至于国营和私营。在这一刻,界限变得模糊了起来。


这样半工半读性质的社会实践,一直持续到第一年的大学生毕业。


然后,发生了一件令所有人都措手不及的事情:附近几所大学的理工科学生。共计有两百多人,拒绝了国家和学校提供的工作分配,而是和天宇电子,签订了工作合同!


这个事件引起了极大的震荡!


天宇电子和大学之间的关系,一瞬间陷入了僵局,许多校方领导,都才意识到,天宇电子对他们学生的影响渗透。已经到达了怎样一个地步!


当事情演变到比较激烈的阶段时,由教育部、国家计划委员部等多部委协助疏通双方关系。最后达成协议:天宇电子,因为抢走了国家出资培育的大学生,所以按照每名学生一万元的教育支出。向其所在大学支付培养费。学生此后,算是自谋出路,国家不再负责,自然也不算国家编制干部。


对于这个结果,陈泽二话没说。爽快掏钱,并为了照顾各大学的面子,还稍微多给了点。


结果到了第二年,涌向天宇电子的大学生更多。达到了八百多人。等到第三年,更是以创纪录的一千四百多人的数字。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只不过,那个时候。已经不只是这附近的几家大学,有学生递交求职信函。包括邻近的四川、湖南诸地,甚至是远处山东等省市的大学,也有许多的学生,或是以信函,或是打电话,或是托人,都向天宇电子,表示了希望录用的愿望。


到了那个时候,天宇电子完全成为了一块磁石,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不仅仅是大学生,都紧密地吸纳到这个越来越壮大的集体当中!


以至于到了很多年后,在科技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顶尖电子人才去天宇,优秀人才去国家科学院,只有二三流的庸才,才去普通单位”。


不过,这都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现在的天宇电子公司,即便在母公司的荫蔽下,还是处于严重的将多兵寡的尴尬境地。


巨型机研究工作开始阶段,其实还发生了一件事。但这个事情,并没有被人们反复挂在嘴边,却被他们牢牢的记在了心里。


那是陈泽在研制工作开始五天后,专门组织了研究员,去协和医院做身体检查。


检查的情况,并不很理想。


很多的科技工作者,由于积劳成疾,都或多或少地有些身体机能上的小毛病,还有些已经变成了慢性病。最让人痛心的,是一位研究电磁波的专家,被查出,他由于多年接触强电磁波,而出现了白血球异常增多的状况,复查以后,确认病情已无可控制。


换句话说,就是他得了白血病!


白血病,在这个时代,就是绝症的代名词,得了这个病,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只能等死!


所有的研究员们,都保持着沉默。


他们在看陈泽,会怎样面对这个突发情况。


按理说,那名研究员之所以会得病,是在原单位忽略了自我防护的情况下,所造成的悲剧。要说责任,其原单位和本人,都应该负很大责任。


可从另一方面说,他已经和天宇电子签订了工作合同,就属于天宇的人了!于情于理,公司都不应该置之不理!


要是陈泽,硬要把他一脚踢出去,虽然大家都不会说什么,但必然会感到万分寒心!


只是,他们没有看到资本家的剥削残酷无情。


陈泽在明白到这个研究员,患上了白血病之后,什么话都没说,立即让人拿来了十万块钱,硬塞到那个研究员手上:“这点钱,先拿着!治病要紧!白血病并不可怕,以后会有治愈的希望,千万不要放弃治疗!”


“我会尽快联系更好的医院,如果有必要,公司会送你出国治疗!你放心,从你进入寰宇的那一刻起,你就是天宇人!我们决不会抛弃自己的战友!”


那个已经陷入绝望中的研究员,手捧着沉甸甸的钞票,猛然之间,就扑在这个比他小整整十岁的人怀中。哇地哭了起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