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智能工厂 > 第五百九十二章 教育为本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百九十二章 教育为本

  智能工厂

. 第五百九十二章 教育为本


蓬勃发展的高等教育和逐步深入到各乡镇、乡村的基础普及教育在不久的将来,会源源不断的为东北工业园区,中国各地培养出更多所急需的各型人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这条口号在经历过这么久之后,终于真正的成为了中国国家复兴的一条绝对不能忽视、轻视的发展计划。


在国民议会上,与会代表们可是一致全票的通过了基础教育普及的各项条例,连个犹豫的都没有。


在见识过两广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之后,在见到华联三十年如一日深抓基础教育普及所显现出来的恐怖威力之后,没有人再怀疑普及教育后的国家发展收益。


虽然更加扩大的基础教育会消耗掉国家财政支出中相当一大块的比重,可也没有人犹豫和想试图缩减教育支出费用比例,甚至还有很多人嫌目前只有国家财政支出百分之十七的教育支出仍旧太少。


不过好消息是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随着国家财政收入的逐年提高,这个比例也会逐年以百分之零点五到百分之二的比例提高。


直至逐渐满足全国的基础、中等、高等普及教育,还有初步完成五年计划中全民基础扫盲文化普及之后再重新制定最新的财政教育支出规划。


因为所有人都看到了,也清楚的知道了,华联由于基础教育普及走在了全国的最前面,现在南方数省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对于全国其他地区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更系统、更科学、更合理,还有数量更庞大。


在南方的各大工厂中,招收员工的门槛也在逐渐的提高,哪怕还有着不少那些无文化需求的苦力工存在,可是各工厂越来越多的岗位是越来越需要足够的文化知识和更高深的专业知识。


有人曾经坦言,南方数省的工业能如此发达,一是工业发展起步早,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基础教育和高等以及职业教育发展的早。


大量受过基础教育的学生在进入到工作前,多半会选择在各种不同的职业技术学校进行短期或者是系统的就业技能培训。


掌握一门基本的工作技能固然要花费不少时间,却由于国家教育支出无需花钱,加之就目前各工厂、就业单位的收入情况上看,受到过相关职业技能教育的就业者在收入上要明显的比未受到过职业技能教育的人略高一筹。


有了实质收入上的差异刺激,哪怕是已经二十、三十多岁错过接受教育的工人,也愿意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来到这些学校中接受专门的扫盲教育和职业教育。


这更加刺激了教育普及和全民扫盲的热情,这更是华联政府和教育界愿意看到的事情。学习这东西,强压不得,也无法能够勉强。


就象当年陈炯明和钟泱在一次闲谈之中,主观求学的学习效率是最高的那个结论和事实那样,当一个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空气的渴望一样强烈之时,主观能动性的自我约束、自我追求**会极大的提高学习的效率。


用一句较为通俗的话来说——兴趣创造天才!补充一句——收入创造动力!


民间的经济和军事齐头并进的发展中,民生类的东西要放到全国这么庞大的区域里,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而军事上,进入到九月,受到雪崩效应的影响,英法联军驻印度战区的军力,在中国士兵的高压攻击态势下,逐渐的呈现出一片无法承受的态势纷纷崩溃。


十月底,中国陆军突入到达卡一带。


甘地和印度当时的隐然实际政治领袖尼赫鲁面对中国方面的进攻,除了号召印度人民们奋起抵抗之外,也没有更多的办法来阻止中国*jūn_duì 的步步推进。


据战后印度方面的资料记载,甘地面对中国方面的军事行动还表现稳定,而尼赫鲁就已经明显的出现了慌张、不知所措等反应。


这和平日里在媒体面前极力保持稳定和大声疾呼国民奋起抗争的表现显得是完全不一致。更何况印度那混乱而又夸张的国民性格使得印度的报导很容易误导国民。


从国内人员以及国外对印度人的研究资料上看,我们不难发现印度实际上是一个喜欢夸大言辞的一个民族,从古时候起,他们的文学、和历史记载上,对于一些数字性的东西印度人喜欢张口即出的夸大数字。


在另一个平行时空中曾经有过一篇记载,当时刚成立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询问印度国家有多少人口,印度方面的人员毫不思考的便张口二十亿。


虽说这个记载是否真实倒也也无从考证,但是从他们的媒体上屡屡喜欢大放厥词为己方优势吹牛中也可以稍微看出这个国民的思想从古时候的古迹、文学作品中就已经逐渐养成了这种夸大其词的习惯。


正是如此,在中国*jūn_duì 进入印度领土之后,印度的媒体今天说印度已经武装组织了五百万兵力,一会又报导中国人动用了三百万兵力发动入侵。


一会又说中国人已经打到了印度的海德拉巴,一会又说印度陆军在哪在哪歼敌百万。总之,要想从印度的媒体上找到真实的消息,这真的很难!


实际上中国追击英法联军和他们的炮灰仆从印度兵的部队并不多,仅仅只有不到十万人进入了孟加拉一带,一线作战部队还不到五万人。而且还要看到。


这些部队都不是中国几支王牌主力部队中的任何一支,仅仅只是二线作战部队,但是就是这些二线部队,便足以收拾掉英法联军和印度仆从兵们。


中国部队在进入到达卡附近便没有再推进,因为在这里河流众多,光是一条布拉马普特拉河便是一条宽度的河流足以阻拦住中国*jūn_duì 的脚步。


同时英法联军作战不咋地,但在撤退上却是一流的出色,在撤离完自己的部队到河对岸之后,英法联军毫不犹豫的将桥梁、轮渡直接炸掉,试图用河流天堑来阻挡中国*jūn_duì 的继续推进。


负责进攻印度方向的中国*jūn_duì 又因为是二线部队,同时缅甸的密林也不利于重型机械化部队作战运动,为此这些部队并没有装备太多的重型武器和舟桥部队。


再加上由于英国人利用自己在此统治多年的威名,大肆的对中国*jūn_duì 进行恶意中伤、抹黑,甚至拿血头连在澳大利亚进行报复性屠杀的事情断章取义的宣传中国*jūn_duì 会大肆屠杀平民的消息。


这就使得当地的居民发生恐慌和自我保护性的对中国*jūn_duì 产生抵触心理,这让中国部队在作战时出现了一些不利事件发生。


当第三战区司令程文力了解到前线部队的处境之后,程文力没有过于贪功或者说是没有贸然继续追击前进,而是让部队就地防守,先稳住自己的阵脚后再图后招。


而且在华联的未来势力构建蓝图中,印度并不是中国的殖民地,虽然这些土地上资源也相当丰富,但对于懒散的印度人,并不一定需要jūn_duì 就可以解决很多事情。


负责印度方面特别情报部的组长,别看他现在在生活上,受印度先天生活条件影响,在印度过的是很苦,但是在工作进程上,他们倒是比同一时期一同派出到朝鲜半岛上情报战线工作的其他情报员要轻松舒服的许多。


九月上旬末,在孟加拉一带的伊斯兰人民在某种特殊的呼声下,高呼自由万岁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巴基斯坦等地的伊斯兰民众也是高举**大旗,让尼赫鲁等人是叫骂不迭。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