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智能工厂 > 第五百八十二章 补给作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百八十二章 补给作业

  智能工厂

. 第五百八十二章 补给作业


中国海军水手的该项记录不仅刷新了航母战时起降频率速度,同时还创造了当日无失误、无错误的一个新纪录。


当然在战斗结束的第二天,这些飞行员们处于精神、体力透支后的萎靡状态,但是那已经不要紧了,中国远征舰队已经远远的撤离到美国关岛空军作战半径之外,没有多大防御压力的舰队飞行员以及地勤人员们可以好好的休整几天。


飞行员们也创造了单日平均执行六点四次任务的新纪录,不断的战绩使得频繁的起降出动执行任务的飞行员们一直保持着精神亢奋状态。


不仅是攻击机,就连负责掩护作战的战斗机飞行员也面对着天亮之后从关岛机场起飞前来增援的机群,双方的战斗机不断的在天空中进行着绞杀战,天空中不断的有双方的飞机被击落向海面坠去。


虽然美国的飞行员们表现出了极大的作战意志,他们毫无畏惧的驾驶着性能落后的战机向中国人的战斗机飞去,当一架一架的美国飞机从天空中被击毁之后,仍旧有着美国战机迎头向中国人的喷气式战机飞去。


一名战后被俘虏的美军飞行员少校向我形容到,当时美国飞行员之间弥漫着浓烈的英雄主义气息,每一名飞行员在出征前都亲吻着大地和向身边的人拥抱,谁都不知道这一次飞行是不是自己最后的飞行。


而随着战斗的进行。在关岛的地勤人员变得越来越清闲,因为逐渐空旷的机场上已经没有多少飞机能够再出征,每一架能飞回来的美国战机都能象好莱坞电影明星般的疯狂拥戴。


地勤人员会在你降落之后疯狂的涌过去,把你从伤痕累累的战机中抬出来。地勤人员中的高级技师会施展自己多年的维修技艺,迅速的把这架飞机给修复以便它尽快再上蓝天。


只是战争的天平仍旧在一点一滴的向着中国人倾斜而去,随着一艘接一艘的美国*军舰被击沉,天空中喷涂美国标志的飞机一架架被击落,中国人逐渐掌握住了海战中的绝对制空权。


接下来的时间里,失去制空权的美国剩余舰船满带遗憾的情怀退出了战场,遗留下一片片承载着美国水兵的救生船,而我,也失去了之前的运气变成了其中的一员。


在约翰的回忆录中,这些仅仅是关于这次大海战的只言片语,远远没有涵盖整场战斗的激烈与狂野。但毫无疑问,以一个英国人的立场,更能可观的看待这次海战的过程与结果,中美之间数百年的对抗,就是从这一天来开的序幕。


未来将会变成何等摸样,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不管此次海战中,飞行员、地勤人员、导弹舰人员累到战后手抽筋,只是这些军舰大部分还能抽调出其他岗位的水兵前来帮忙。


这些水兵的技术性固然不如专职的士兵,可帮个体力活对于这些身强力壮精力过剩亢奋过头的棒小伙们来并不是什么难事。在当天的实际作战行动中,整舰综合度最为疲劳的是平日里最不起眼的远洋综合补给舰的水兵们。


每艘导弹舰、航母还有护航的驱逐舰基本上有着自身特定的作战任务,全舰多半只要保证本舰各机能机构发挥出应有的战力就可以了。


纵观各作战舰船,小伙子们都干的不错,各作战舰船的棒小伙们都发挥出应有战力的百分之一百二十的战斗力。


各作战舰船发挥出比平时更高效的战斗力也就意味着弹药消耗比平日要快很多,这一艘、两艘倒不要紧,要紧的是当十几艘导弹舰,数艘航母出现这样情况的话。


这就意味着远征舰队中的那些补给舰要比计划中还要数倍强度的完成原定的作战补给任务。


嘟的一声悠长而又浑厚的汽笛声,三等兵秦昌杰迅速的将远洋补给舰上的油管通过刚刚架设好的补给塔线传输过去,平日里高高的航母在今天总是让秦昌杰仰望羡慕不已。


可是今天,高高的航母似乎在秦昌杰所在的远洋补给舰船前矮了三分。只见那边的水手将油管接到通向航母内部航空燃油油库的管道头上,伸手示意安装完毕后,秦昌杰身边的二级士官长迅速的开动输油泵,大量的航空燃油通过管道迅速的注入到航母内部。


而不远处的弹药输送线上,一箱箱装载着各式炸弹、航弹、鱼雷的箱子正不断的往航母上运送过去。


“秦昌杰,这边暂时没有你的事了,舰艉后面现在搞两横一纵的补给作业,那边需要人手你过去帮忙!”


士官长见油料已经开始加注,便吩咐让秦昌杰到舰艉处去帮忙。他三步并做两步的快跑到舰艉处,此时舰艉正开来一艘为远征舰队补给油料的油轮。


在自己远洋综合补给船的另一边,另外一艘导弹舰同样正在自己船只的另外一侧进行着弹药补给作业。


两横一纵,就是补给舰两个横面上均有船只同时进行补给,后面的一纵,指的就是即将从后面跟上为补给舰油库补充油料的那艘油料。


从补给舰船诞生存在于中国海军之日起,海上补给作业就一直是中国海军同样孜孜不倦研究、训练的一个对象。


从最初的只能保证单艘军舰单侧定向补给作业,到后来的多向补给能力,再发展到双横向同时补给作业,最后发展到现在的两横一纵同时补给作业。


这期间的过程和历程对于中国海军补给船上的水兵来说,也是一次次在科学技术、装备更新还有操作研究的各种提升和更新。


更不用说,当年只能完成软管式加油到后来能完成大件硬物设备的相互传输补给,还有从只能在微风轻浪情况下进行补给作业到现在能保证一定海浪恶劣天气情况下进行补给作业的技术储备和设备革新路上。


有多少研究人员为了研制出更好的传输设备而白了头,有多少补给舰船上的水兵们为了掌握、研究、摸索更快、更有效的操作方式而流的汗水和血水在里面。


“阿杰,过来帮一把!”


还没等秦昌杰到船尾站稳,一个熟悉的声音便传来,他知道,这是他分到这里同船的同乡老莫的声音。老莫身体比秦昌杰要单薄一点,力气也稍小一些,在干力气活时的确有点吃亏。


帮着手将沉重的尾部油管给挂掉上和尾部不远处油轮连接的吊索,油管迅速的在电机的牵动下向油轮滑去,这艘油轮将为自己这艘万吨远洋综合补给舰补给船舱里的航空燃料油库以满足下一艘航母已经开始告急的航空油料。


嘟嘟的两声汽笛长鸣声从补给舰一侧响起,那艘导弹舰已经完成了新一轮的导弹补给,开始重新回到自己编队中的位置,新一轮的密集饱和导弹攻击即将要因为它的归队而再次发起。


跟随在它后面的那艘散装货轮则迅速的加大马力跟进上来,它的出现是要趁着这个时候为综合补给舰上补充已经转送至其他导弹舰上的导弹备弹,和航母上飞机所使用的各种航空弹药。


导弹舰上的水兵们现在打的是绝对的不亦乐乎,每艘导弹发射管发射完后,导弹组的水兵们象吃了兴奋剂一样,丝毫不在乎刺鼻的推进燃料燃烧的气味,不在乎热乎乎甚至有些发烫的发射舱对自己身体的烫伤,噌噌的往导弹发射管中重新装填着下一轮发射的弹药。


如此奋勇,为的就是争取更快的给美国舰队施加新一轮的致命打击。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导弹舰内部库存备弹的导弹迅速的消耗,连带着的,就是补给舰上的导弹备弹也跟着在快速消耗着。


凄厉的导弹破空声再次在远征舰队中响起,在之前奥古斯塔港海战中,补给舰上的水兵们还有兴趣站在甲板上兴奋的谈论着这一次导弹袭击能带来多少的战果。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