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智能工厂 > 第五百四十一章 “飓风”来袭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百四十一章 “飓风”来袭

  智能工厂

第五百四十一章 “飓风”来袭


站在飓风火箭炮车旁,一名年近花甲的老者忍不住唏嘘着,他就是超远程火箭炮设计小组的科研总工程师。只有他和他的研究团队,深知这位工程师为这种武器投注了多少的心血在里面,而且还有一段辛酸的往事在里面。


华联目前经费和资源也都是短缺,必须向战争倾斜,因此可以用于研究的比例并不大。就如同这位名字被埋藏在历史堆里的科学家一样,毫不起眼。


中国的大部分人都只是在关注战局的发展,却很少能记得科学家的功绩和名字,这也是一直以来的常态了。


虽然中国其他火箭炮发展一直不错,但是飓风超远程火箭炮的项目研制上,却一度三上三下的反复上马、下马。


造成这个反复起落研究的结果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就是中国*jūn_duì 这边,已经在这个世界上有着相当强力的空中优势。


飞机数量不仅多,而且机种也按各种任务不同而精细分化成各种机型,各司其职,在各自的攻击、空战、轰炸、侦查、运输等等方面都表现不俗。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在实战中很尴尬的问题,有如此强悍的制空权,那么陆军为何还需要花费大量的研究经费住发展这样的超远程火箭炮呢?


不过随着战争的进程和其他武器设备的进步,jūn_duì 还是发现,飞机也并不是万能的东西。飞行任务受天气制约,飞机所能提供的支援有限。


而且在面对双方都不好动用空军,或者说是不适合于远距离深入机群编组打击时,jūn_duì 就需要一种飞行速度快、火力密集、能在短时间内一次性或多次对对方某个区域目标进行毁灭覆盖打击的武器。


故此,在1942年之后,这种武器最终确定投入继续研制。


在军方最终确定需要这款武器之后准备督促研究单位继续研究时,他们惊讶的发现这种武器居然已经在四零年最后一次停止拨款研发十八个月后,项目组现在居然已经研究成功拿出了样品。


这里面的故事就是眼前这位头发花白的花甲老人,在四零年最后一次项目下马之后,老人以战略和战术的眼光审视战争的发展,他坚信这种超远程火箭炮一定有它存在的价值。


因为他坚信:没有一种武器是万能的,没有万能的武器就意味着必须在特定的时候需要特殊的武器来进行作战。


例如现在双方的状态就是最好发挥超远程火箭炮的地方,由于对方拥有雷达,只要这边一有飞机起飞那边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起飞自己的战机。


可如果对敌方雷达实施干扰,那么对方也会紧张兮兮的立即起飞战机以备不测。可以说,想用飞机突袭对方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这实在是很难。


但是超远程的火箭炮却可以轻易的办到。


它接近三马赫的高速度可以轻易的在对方雷达发现后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飞机甚至还在地面上接到指令时便已经飞抵上空,同时高速度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对方的防空火力很难做到拦截,将近三马赫的速度人的肉眼只能看到模糊的一团事物。


再有就是火箭炮由于需要大体积以便拥有多的燃料赋予自己的速度和飞行距离,那么也就意味着能装载大弹头来匹配自己巨大身躯的应有威力。


这弹头一变大可选用的弹种就变得非常多,也就意味着能执行更多中打击手段对敌方目标进行有效毁灭。


最后一个,火箭炮的发射以及群体发射的特性赋予了它能在一次打击时能尽可能的做到大范围的覆盖打击,而这也是打击对方一个最有效的突发手段,哪怕对方没有雷达,只要飞机进入低空突袭对方,有心设置观察哨的人都能通过望远镜观察得到。


可是高速的火箭炮根本不给你太多的准备时间,当观察员刚刚看到,几秒钟后火箭炮就已经落到了你的头上。


正是因为这位军方科研机构的火箭炮技术攻关小组总工程师看到了重型超远距离火箭炮这种独一无二的特点。


这位心中有着坚持的科学家在没有专项资金的拨款下,自己说服自己团队里的其他人,在没有专项研究资金、没有计算机、没有风洞实验空气动力以及各种困难之下,顶住了压力硬生生的将这种超远距离火箭炮给研制出来。


“飓风”这个武器代号就是这种火箭炮在研制过程中,这些研究人员私下对这种武器的另一种称呼。


因为没有专门的款项和设备,大家只能在研究其他武器时捎带脚的进行研究,到风洞里模拟火箭弹飞行过程中的空气动力。


在研究完其他武器后,这位年老的工程师会和其他工程师一起磨上半天,让耗电巨大的风洞再多开这么一小会再研究一下远程火箭弹。


没有合适的项目支持无法申请到研究中心的计算机进行各种数据计算,大家只能凭借手中的算盘、大量的纸笔进行数据计算。


特别是在火箭弹射程还有精度的实验中,由于无法正式申请,没有直升机配合空中寻找落地的火箭弹,特别是刚开始研制时偏差很大,有的时候火箭弹落点距离预计落点区几十公里。


每当遇到这样的困境,这位总工程师就会带着人满靶场的到处寻找火箭弹的落点,在茫茫的戈壁上,曾和他的研究人员两度迷失在戈壁上,数次被困在风沙之中。


有一次甚至被困在戈壁上断水一周时间,全凭喝自己的尿水相互鼓励才最终走出戈壁和前来寻找他们的戍卫部队官兵遇上。


正是因为如此,项目组的研究人员对这种超远程火箭炮注入了更多额外的心血。


不过最终的事实证明着这位总工程师的眼光独到之处,在得到专项立项的资金和支持之后,他带着自己的研究团队迅速的攻克了剩下来飞行距离过远所造成的射击精度还有其他几个问题。


1942年秋,这款武器最终定型投产。


1943年春天,第一批武器列装jūn_duì 。


1944年春末,也就是现在,飓风超远程火箭炮,也就是没良心火箭炮,第一次亮相于战场。


第一次亮相战场舞台的飓风火箭炮一出场就博得了一个满堂彩。


虽然对澳美联军射程外的机场没有能力进行摧毁,但在射程内,也造成了澳美联军四个机场的毁灭。战果虽然并不是很明确,但从对方明显减少的飞机数量上来看,这次的袭击绝对是起到了效果。


而且在战后,从美军幸存者口叙中还有缴获的部分资料上看,当天对这四个机场的袭击一共造成了超过六百架飞机的毁伤,而且都是需要进行大规模修复的的毁伤,其中还有两百多架直接摧毁变成废铁。


这严重的造成澳美联军在之后的战斗中面临战机不足的困境,原本就性能不如对方需要依靠数量弥补,可现在数量上都不足了怎么打?


看到手中的战报,巴顿并没有太多的表情,据战后战史学家的推测,估计巴顿自从第一天盟军坦克遭受沉重打击之后便失去了以往的那种傲气和永远盛气凌人的精神劲,估计他已经开始麻木了吧,放弃了所有的骄傲与希望。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