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智能工厂 > 第三百四十三章 抵达保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四十三章 抵达保定

  智能工厂

第三百四十三章 抵达保定


寒冬腊月,天地之间覆着厚厚的白雪,冷风呼啸而过。**政府的南昌行辕,这里是姜瑞元目前的指挥中枢所在,守卫森严。


虽是严冬,但屋内也有火盆,带有响起的熏碳发着红艳艳的光,为室内添着暖洋洋的气息。众将罗列左右,各个都是战战兢兢,额头1虚汗连连,大气不敢呼一声。


位于首座上的姜瑞元,当下的心情真是恶劣,怒气充盈于脸庞,满面通红。十九路军公开宣布投靠华联,这给与**军的冲击,实在是太大。在政治上造成的动荡,也是让人心思忧虑。


好不容易将赤军赶出瑞金,好不容易稳定了国内的局面,但是十九路军这一“叛变”,顿时就将中央军积累的优势,尽皆断送。对于蒋光鼐和蔡廷锴二人,姜瑞元此时是恨得咬牙切齿,却也无可奈何。


在这件事情上,就连杨永泰也没有太好的主义,军事上无法“镇压”这种事情,再多的奇谋妙计也毫无用处。政治舆论压力?这东西也是需要实力压制才有用,不然就是空口白话。


骂人有什么用?华军岂是可以骂死的?


将手里的情报文件大力拍在书桌之上,姜瑞元突地起身,他的已经处于暴怒的边缘。在那里来回踱步,却是一个好办法都想不出来。


今年夏季,就有十六省旱灾,十四声水灾,华北华中蝗虫肆虐农田,农作物减产失收比比皆是。光是这样的灾情,就使得**军举步维艰,政府财政几乎崩溃。


要不是因为杨永泰谏言提出新生活运动,使得政治在一定程度上贴合民意,维持了政府的正面形象,恐怕还会酿成大规模的动乱。


十月份的时候,**军在第五次围剿中取得压倒性的胜利,赤军被迫发动长征,向陕西方向逃窜。但是这样的优势,如今却因为闽省归附华联而变得鸡肋。


福建毗邻浙江,一旦华联占据闽省全境,就意味着兵锋直接威胁金陵**政府的核心腹地,这在军事战略上是非常致命的态势。


更让人忧虑的是因此而引发的雪崩效应,今日十九路军请降,焉知他日没有其他派系的军阀效仿?人心和政局,就是如此微妙,一旦开了头,后面就很难制止了。


见姜瑞元愁眉不展,底下诸将更是心生疑虑,杨永泰也是站了出来,他必须帮助姜瑞元稳定局面。清澈的话语声在殿内响起:“委座,为今之计,我们须牢牢把握大义的名分,才可占据优势。”


“哦,畅卿有话,不妨直说。”见杨永泰适时站了出来,无论这个计策有没有实际意义,光是这番君臣对奏的举动,就能平稳纷乱的人心和鼓舞军中士气。就算没有希望,主君也不可慌乱,造也要造一个希望出来。


“华联自诩中华正统,历来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此前种种,都是表明了他们在抗日战争这件事情上的态度,他们与红门是不一样的。”杨永泰言辞侃侃,潇洒俊逸的风度,的确让许多心生摇摆的人安下心来。


见场面维持住了,杨永泰也不犹豫,将自己的建议和盘托出:“第一是我军须高调抗日,以据有大义名分。但私底下,却可与华联达成协议,换取技术和军事物资,全力平定各省军阀,建立起稳固的大后方。”


姜瑞元闻言大喜,拍手称道:“畅卿此言当是老成,不愧为当世诸葛”


杨永泰这个计策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非常简单而直接,但确实有效,并且为**军争取了时间和实实在在的利益。军国大事,不在小计,而在通盘大局的谋划。


虽然姜瑞元建立起了参谋团队,但只能在战术细节上谋划一二。说到对大势的把握,人数毫无意义,只有顶级的谋士,才能制定正确的方向,去驱使那些参谋人员详细制定计策细节。


所以从实际效果来看,谋士和参谋智囊团,负责的工作范围是不一样的。群策群力并非就一定比军师的谋划更加有用,智商是智商,不是堆积木。


有了这个施政大纲,**军也不再迷茫。在姜瑞元的指挥下,高速运转起来,一系列的谈判与协定,都朝着华联涌去。中央政府也开始放弃过往的成见,打算正式与华联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


既然无法压制得住,那就联合好了,总比鱼死网破要强。


1935年1月,**军对赤军的围剿还在继续。此时的红门赤军,已经无法在长江以南的土地上立足,开始朝着四川、云南和西北诸省转移。


而**政府与华联政府双方的高层在经过会晤之后,确立了更加紧密的军事合作。**政府需要的军事物资和经济支持,都由华联进行提供与支付,以帮助中央军在各地进行镇压,维持政权的稳固。


华联所得到的好处就是可以扩大自己的占领区,不过需要和**军进行协商。在这样的大局之下,华军打通了去往北方的道路,一波一波的火车载着兵源与物资,投送到了河北一带。


1935年2月6日,王俊峰在广州的北郊正式加入自愿军,随军开赴河北保定。当时他是南沙军事学院的一年级学生,他的父母曾劝他尽量长时间待在学校,以便有资格在华联jūn_duì 的一些技术部门任职。


但是,他担心在他能出国打仗之前,战争也许就结束了。为内心这种深深的不安所驱使,他想尽快加入一线部队。南沙军校毕业生,陆军中尉莫雄曾提醒他说当一名军官,日子会更精彩一些。


王俊峰的父母想到他要去自愿军当兵就有点儿心绪不宁。因为那等同于“炮灰”,大多数的民众或许会被救国的情绪所感染,但是一旦涉及了自己的家人,或多或少都有着不情愿的心态在里边。


所以,等到自愿军征募小组来南沙军事学院时,王俊峰作了点妥协,报名参加了一个陆军新军官训练项目。


招兵的中士穿着幽蓝色的军礼服,身材壮硕,戴着白色士兵帽。他的军靴上闪烁着光泽,是家境贫寒的王俊峰所从未见过的。他问了王俊峰许多问题,让我填写了数不清的官方文件。


主要是一些有没有什么疤痕、胎记或其他特别之处的问题,以方便jūn_duì 确认死者的身份。


因为好奇,在描述了右膝上一道十厘米长的疤痕之后。王俊峰也忍不住提问起来:“请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


这军官轻松地笑了笑,才回答:“这样等日本人炸掉你的身份牌,军部就能在北方的某个山旮旯里把你认出来。”这就是王俊峰初次面对辛辣的现实,随后我渐渐明白了此乃华军jūn_duì 的特色。


王俊峰曾在莫雄手下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这次想要提前赶赴前线,也是存着想要建立功勋的心思。家境贫寒的他,情知富贵险中求,按照他的判断,华联根本就不会在这个时候主动出击。


如果自己去不争取一番,恐怕还要蹉跎几年,人生苦短,他又哪里等得起呢?


现在的他,很享受从广州到桂林的的火车之旅。在他看来,火车有一个蒸汽机,烟的味道很好闻,汽笛声声平添了一丝忧伤的色彩,让人联想起优哉游哉的生活。王俊峰不无骄傲地告诉列车员,我这正是在去当自愿军的路上。


这些人闻言肃然起敬,并对年轻干练的王俊峰关怀备至。军方发放给他的自愿军战士餐票让他在餐车里享用了一顿丰盛美味的鲜虾菜肴,吸引了在场服务员欣羡的目光。


刚一抵达桂林,王俊峰就搭乘出租车到了桂林理工学院,两百名自愿jūn_duì 员都住在学院内设的宿舍楼里。应征者被安排了一整年的课程,毕业后就直接去柳州的陆军基地接受军官培训。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