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智能工厂 > 第二百九十九章 眺望未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百九十九章 眺望未来

  智能工厂

.第二百九十九章眺望未来


产经联的第一次会议,总算是开完了,这其实是一次重工业发展的联合任务发布计划,分配了各自的领域,然后集中物资人力进行技术攻关,整个计划将动用华联目前所有的资源和时间。


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决定,但钟泱依旧强制着所有人,去完成这个计划。这种胁迫,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让商人放弃利润,去追逐遥不可及的梦想,这是童话故事般的难度。


产经联的出现,以及政府经济发展计划的重大调整,使得许多商人开始转移资金和产业。相比于越来越不自由的华联,正在努力振兴轻工业发展的**政府,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了。


离开了酒店,钟泱乘着自己的专车,返回了位于广州南郊的别墅,在那里,还有一场小型会议要召开。


新修好的马路,在广州城内编织着一张大网,这是经济繁荣的根本所在。但这一切,又能持续多久呢?坐在车厢后排,钟泱也是幽幽叹息,时势维艰,哪里又能两全其美呢?


这么多年下来,钟泱一直致力于技术开发,这才明白工业化道路的困难所在。的确,有着智能工厂,就可以仿冒别人的产品,并且在价格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但实际上,这只是中下游产品,尤其是在日常民用工业制品身上才能体现出来的优势。工业化的发展,可不是想当然的一帆风顺,也不是一味仿冒产品获得利润就能攀登顶峰。


工业涉及到了各种知识领域,这都需要科研人员去努力研发,并且积累经验。智能工厂可以原封不动的复制出一条产品生产线,也可以仿造任何钟泱所见过的机械加工设备。但这种优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可匹敌。


对钟泱触动最大的事情,是一套德国金属加工设备的装配。陈泽出访英国的时候,从那里购买回来了一套加工汽车引擎所需要使用的设备,也即是德国一战后被没收的生产工具。


虽说是旧货,但其性能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依旧可以继续使用。用市场价购买回来之后,陈泽也是安排了技师进行组装,希望能让这条生产线派上用场。


但结果却让天宇集团非常难堪,那就是车床的加工精度下降了一个等级。这个标准可是在英国那时测试的,后来经过询问和分析,才明白了是机床装配的问题。


零件的安装,其实误差并不大,但是这么多的零部件,在完成组装之后,误差就很惊人了。在国外,有专门的机床安装人员,这是数花费近年才积累下来的经验,而中国的技术工人,缺乏的就是这样的经验。


最后还是通过寻求德国技师的帮助,才解决了这个难题。他们也将一部分技巧,传授给了中国工人,其实很简单,就是在零部件安装时,将误差有意识地向同一个方向偏转,这样就降低了误差的调整难度。


问题虽然解决了,却反映出了一个很深刻的现象,那就是华联的工业改革进程,其实只是在原地踏步。


无论是天宇集团,还是兴华社,他们的经营计划始终在向利润倾斜。技术的研发也多是有着商业效益的领域,很多重工业的技术开发,严重依赖钟泱的支援。


哪怕是有着智能工厂,和一批专业的研究团队,钟泱又怎能在浩如烟海的科学技术领域上独自领航?更何况,陈泽和刘浩然他们的脚步,也没有紧随其后。


就连伊忠明,也是关注于商业和民用化学领域更多,开拓的产品也多是这两个方向。在长期的技术投资项目上,很少重视。


要不是这次机床装配事件暴露了这个问题的本质,钟泱还陶醉于那个工业兴国的美梦之中。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最终还是作出了这个痛苦的决定,西方列强的发展道路,在中国走得通,但却是死路。


列强已经是工业制品大国,全球的市场日渐趋于饱和,而中国也是个大国。哪怕仅仅是华联这样一个横跨五省的政治势力,也已经开始影响整个资本市场的运转了。


简单来说,那就是工业生产,需要物资流通。而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以华联目前的工业规模,是买什么,什么就贵,卖什么,什么就便宜。长此以往,根本就没有多少利润可言。


最让人担忧的是,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世界大战,本质就是经济危机引发的国际冲突,在这种时候大量向别国倾销产品,只会导致怨恨地积累,然后是敌视,最终导致战争的爆发。


在思考着这些问题的时候,车子也是驶达了目的地,电子程控的大门缓缓而开。车窗外面,还是下着大雨,狂暴的雷声在天空中滚滚而下,斗大的水珠砸落在地面上,溅起了水花。


府中还有下人,从屋子里面急急忙忙的跑出来,撑着雨伞。钟泱面色温和,带着淡淡的笑意,但眸光之中,还是有着冷漠的光,摄人心魄。


进到屋内,先是换了一身便服,这才走向书房方向。这时,穿着淑女装的张茵茵,迎上前来,朱唇轻启:“泱,王先生来了,正在书房里等着你。”


问着妻子身上的馨香,钟泱心情也是愉快了不少:“嗯,我这就去,今晚我在家吃饭,你安排一下。”张开双臂抱了一下张茵茵,说着夫妻之间的温情话语,这才继续走着,去往书房方向。


得知丈夫今晚在家用膳,张茵茵也是欢喜,连忙去吩咐厨房安排一下,她自己也会做菜,当然是亲自下厨。


进得书房,果然看见一个体态魁梧的汉子,大脸粗腰,四肢粗壮。咋一看,还以为是一个性格豪迈的军官,但实际上,却是一位有着大学学历的先生。这人正是王仕聪,向来比较低调,但毫无疑问是古文会的核心元老。


两人本就熟悉,也不客套,钟泱坐下之后,直奔主题:“仕聪,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规划调整方案已经完成,这是初本,你看看还有没有问题?”王仕聪从公文包里小心翼翼的拿出了一叠厚厚的文件,交到了钟泱手中。


雪白的封面上,印着《产业经营联合规划调整报告书》这几个大字,原来正是这次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意向书。虽说还不是正式确定计划正本,也想去不远了,只要钟泱点头认可,这份计划就要敲定了。


“泱,真要依照这个计划执行吗?很多人都对这份计划表示疑虑,而且近来也有不少资金开始撤离,我担心会引发大规模的经济动荡。”见钟泱看着资料,王仕聪也有些担忧,商人的撤资风潮,对华联的经济影响还是很大的,必须重视。


一边大致看着计划书的方略,一边也是回应着王仕聪的提醒:“仕聪,现在调整虽然困难,但还不至于积重难返。无论现在损失有多大,这毕竟是关乎未来的大战略,有所牺牲也在所不惜。”


“唉,希望你的决定是对的,用三代人的痛苦,去换取无限光明的未来,还是值得付出的代价。”看着钟泱坚定不移的决心,王仕聪也安下心来,坐在自己面前的这个男人,总是做别人想象不到的事,并且总是对的。


钟泱的工业发展战略,非常简单,同时对社会的体系调整,也是如此。注重效率,而这个效率,和经济效益无关,而是说在工业技术开发上的积累速度。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