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智能工厂 > 第二百三十三章 遥望台湾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百三十三章 遥望台湾

  智能工厂

第二百三十三章遥望台湾


光线昏暗的密室里,吴福宁和张峰圆都在,他们两个正陪着钟泱,坐在一张小圆桌前商议着什么。而这个密室就位于存货区永兴商行自己的仓库里,地方偏僻,人烟稀少,对于保密工作很有利。


就在这几日,钟泱吩咐吴福宁和祖捷一起从亚空间内搬运出了许多情报部门所需要的机器设备。小型的煤油发电机,功率足够负担得起现在整个情报部门的用电需求,信号传送装置、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全都可以正常运转起来。


为了更好的促进情报方面的刺探,钟泱特意给吴福宁这些人配备了整个时代最为先进的间谍科技产物。各种超微型的窃听器、追踪器,安置于手表内的针孔摄像机,甚至是外形恰似一支小手电筒的定向式次声波发射器。


各种长短枪支,包括了jūn_duì 还未正式列装的新式突击步枪hk-416,以及各种自带消声器的单柄冲锋枪、手枪。大口径的反器材狙击步枪,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适用于暗杀敌对势力目标。


最为强大的,应该是吴福宁以及他身上的顶级配备。在智能工厂内部以消耗权限值的方式生产出来的高分子聚合物内甲,合金横刀——一种可以任意切割地球上绝大多数物体的强大武器。


配合着经过二段生体改造的吴福宁,在执行情报工作时,无疑能够发挥出强大的杀伤力。枪虽然好用,但也未必就能完全取代冷兵器的作用,尤其是像吴福宁这种受过专业刺杀训练,而又经过生体改造的“地煞”。


“大人,我不明白,为何您不去拉拢杜月笙。章太炎老先生固然是文界泰斗,可如果真要说起实际的影响力,杜月笙此人却胜之多矣。尤其是在上海这里开展情报工作,假使能够得到青帮的帮助,我们的一切行动都回顺利不少。”


坐在圆桌前,张峰圆小心翼翼地问着。在这个地方,他也不用称钟泱作“先生”,而是换上了“大人”这样的敬称。作为地宫核心的情报人员,张峰圆当然清楚钟泱的真实身份,他可不敢有所怠慢。


说真的,虽然经过了八年多的时间,地宫作为一个钟泱自己的私人地下武装组织,在阴影中的力量和经验的确都有着长足的进步。可离自己心中所期盼的,仍旧有着不短的距离。不仅仅是在细节处的经验缺失,而且于大局观上,情报工作者的认知也是参差不齐。


不过这倒也不是致命性的影响,钟泱笑了笑:“杜月笙此人,的确是当世少有的人杰。如果生在古代,绝对是有希望稳定至尊天子之位的真龙之一。要不是出身黑道,而且本身也没有什么知识积累,否则还真不好说他现在能做到何种地步。”


“那为何不考虑招揽他呢?青帮门徒数十万,虽然未必有着多少战力,但这种暗中的影响力和情报收集以及传递能力,正好是我们所急需的。”早在几年前,张峰圆就以经商的名义来到了上海,这座名字响彻世界的东方魔都。


可连续数年的打拼和积累,情报工作的展开依旧举步维艰,大大小小的势力盘根错节。更何况这里并非南联治下,没有政治势力和军事实力的照拂,仅仅靠着这么点人马与时间,就连立足都很困难。


看着下属脸上的苦闷,钟泱当然也明白情报工作的难度。更何况,日本军部的第一阶段军事行动很快就要展开,钟泱留给吴福宁和张峰圆他们的时间也实在是太少了。这种急切与紧迫,确实让不少人难以适从。


“以我个人而言,当然很愿意与杜月笙这种性格的人做朋友,甚至让永兴商行与青帮开展合作亦未尝不可。但说道招揽,却绝无可能。”


“大人的意思是?”张峰圆还是没想明白,他主要的注意力,依旧停留在尽快打开情报局面这件事情上。


“你说呢?福宁。”转过头去,微笑着盯住吴福宁的双眼,钟泱的话语中意有所指。


“据下属判断,大人是顾忌反客为主?”吴福宁公瑾的回答着,他虽说出身福利院,但却是极其聪敏之人。并且于福利院内部的秘密学堂处,受过专业的情报知识训练,不仅仅是武力超卓,更是有着不俗的智慧和谋略。


从钟泱的这一番话语中,他很轻易地就分析出了一些信息,以及钟泱的想法和态度。


“差不多就是这样,青帮的实力,对于地宫而言,显得过于强大。而且杜月笙这人,野心和抱负都极大,并非甘于人下之辈。加上黑道出身,青帮实力错综复杂,把这样一个群体吸纳进入南联,纵然可得一时之利,但遗祸无穷。”


在这种事情上,钟泱看得很通透。黑帮这种地下势力团体,当然是难以杜绝的,但必须尽量压制住它们的规模。青帮出了个杜月笙,门生党羽遍布中国,甚至即使是国外,也有着不少这些人的影子。


钟泱可不希望与这样的势力关系太深,这和杜月笙爱不爱国没关系,这是彼此利益立场尖锐对立的缘故。靠着黄赌毒起家的杜月笙,黑帮烙印太深,即使是原本的历史上,也没能摆脱黑道教父的身份。


爱国之人,未必就是一个好人。南联需要构建一个全新的社会体制,像上海三大亨这种带着浓厚旧时代气息的枭雄,天生就互相排斥。


眼见钟泱的态度坚决,张峰圆也不好多说什么。作为下属,他固然应该提出合理的建议,尽到自己的本分。可这作出判断和选择的,始终是要以上级的态度为主。要知道,地宫并非一个官方机构,而是一个私人武装组织。


这样一个组织,天然的只为一个人的意志而存在,那就是钟泱。


一连五天,钟泱和吴福宁都在为情报站的建设而忙碌着。人脉网络和信息渠道上的欠缺,钟泱打算以科技的力量来填补,以那些远超这个时代技术力量,在这里为自己争取生存的空间。


就在来上海一周后的傍晚,钟泱刚从张家吃完晚膳出来,吴福宁作为司机,早就等候在门外许久。


因为入秋,天色昏暗的比以往要早,低垂而沉闷的夜幕,也逐渐笼罩住了上海这座新旧交替的大城市。晚风之中带着凉意,而钟泱的身上,也披了几件黑色的风衣。


刚一上车,便听到吴福宁向他汇报着情况:“大人,与台湾人反日组织的人联系上了。不过从那些人的态度上,似乎对我们并不信任,而且对于我们在经济和军事物资上的支持,态度也并不迫切。”


自从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之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失去了台湾那个富庶的海岛,以及周边地区一些列岛群。从此,中国便缺少了一艘永不会沉默的“超级军舰”,在面对列强的海上威胁之时,海防压力大增。


来到这个时代之后,钟泱也曾仔细思量着如何拖日本人的后腿,以便于让自己有着更多的成长时间。北方的问题现在还暂时插不上手,那里的势力根深蒂固,并非可以施展拳脚的地方。


这思来想去,却盯上了台湾,这才让地宫的情报人员注意这方面的信息。果不其然,就在上海,吴福宁他们找到了一群台湾的反日势力代表。这还得多亏日本大使馆和日本特务机构的帮忙,把这些台湾自治份子已经逼到了绝路上。


要不然,也不会轻易地选择和吴福宁他们接触。


“他们怎么想,还需要你自己去谈,这件事情我不插手。”本来就没期望那些人能做得成什么大事,只不过是想方设法在给日本人找麻烦罢了。毕竟现在**党这么闹北伐,国内各大军阀的实力早就虚弱不堪。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