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智能工厂 > 第二百零一章 西关事件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百零一章 西关事件

  智能工厂

真要看历史,初中高中课本纯粹狗屎,李剑农的书倒还值得一看。对于这个人,钟泱也很欣赏,不过目前还难以拉拢,只能静待后事。


观之此人生平,真可谓才华横溢,计智高绝。


李剑农,又名剑龙,号德生。1880年6月10日生于湖南邵阳西乡滩头。稍长到邵阳县设书院就学,1904年人湖南中路师范史地科学习,最厉害的履历在后面。


他于1906年加入同盟会,四年后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玄**,曾撰写《武汉**始末记》,是为编写历史著作之始。到了1912年7月,他又赴英,进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旁听并作自由研究。


直到1916年夏才最终回国,从1919年8月开始,受聘担任汉口明德大学教授。在这期间曾为湖南军阀赵恒惕起草省宪,并任省务院长兼教育司长。不过据说李剑农和赵恒惕的关系不太好,因为政见上的分歧比较大,矛盾早就人尽皆知。


虽然这人也有着同盟会出身的背景,可实际上和孙逸仙的**党没啥关系。同盟会里和孙逸仙有联系的人很多,可持反对意见的人更多。至于后世历史里把孙逸仙说成了同盟会的大元老,这点就让人很费解了。


宋教仁、黄兴这些人和孙逸仙可不是什么上下属关系,即使是,也是孙逸仙当下属。不过这种政治美化工程,历来都有,也不唯**党在玩,这里面没什么好惊奇的。


最让钟泱和陈泽他们关注的,依旧是商团与大元帅府的矛盾,虽然在表面上,据说最近双方都有所缓和。可这里面的事情,并非如此简单,这就涉及到了孙逸仙当前的政治和军事诉求,以及商团的经济利益诉求。


从大局上来说,一九二三,二四年间,北有曹锟、吴佩孚,南有孙文,皆为和平障碍,也是联省自治运动的最低潮。一九二三年二月,孙中山贿买滇桂军,回粤重组大元帅府;十月,曹锟贿选大总统,于是武力统一中国。


至此“南征”和“北伐”的论调,又再喧嚣全国,酿成孙段张三角联盟与曹吴相对抗的局面。一九二四年九月,苏浙战争爆发,全国又再陷于大混战的危局。面对着这样的局面,孙逸仙认为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力主全力开展**党的统一大业。


英雄建功立业多矣,谁又在意百姓的死活呢?政治组织之间斗争,通常都会用武力来解决,因为败者无人权。凡事参与到了政治舞台的争斗,失败的结果,能死的舒服点就已经很不错了。正因为这种情况,各大“雄主”都无所不用其极,还有史书为之著书立传。


一个人的生死成败,总凌驾于天下苍生,这种局面在中国,历来没有很好地划分清楚。


孙逸仙跑到韶关督战,在还未评定两广的形势下,力主实行北伐战略。这种不顾后方和退路的做法,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其中反对的最为激烈的,不是别人,正是姜瑞元,这个黄埔军校的校长。


陆军军官学校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他的嫡系武装,广州更是**党当前的根基所在,这种时候去北伐,胜了还好说,可一旦失败,**党就要失去老巢,彻底丢掉这几年来苦心经营的基业。


商团中的上层,包括陈廉伯在内,各个摩拳擦掌,准备迎回陈炯明,也让姜瑞元和胡汉民他们十分担忧。在内部统治基础并不牢靠的情形下,进行北伐是很不明智的行为。杨希闵和刘震寰,也不愿离开广东这个富庶的膏腴之地,进军湖南。


在这个时后,**党中央和**政府内部对处置商团态度并不一致。孙逸仙于9月13日赴韶关督师北伐后,又对广州商团采取容忍态度。9月15日陈廉伯、陈恭受通电表示拥护孙大元帅和广州**政府后,孙于19日令省长公署取消对两陈的通缉令,发还其家产。后孙又令范石生、李福林等在商团缴足北伐经费、改组立案后,可办理发还一部分“扣械”。


加上**党内部因为整军北伐的事情而处于混乱,陈廉伯便错误判断了形势,以为**党的统治已到尽头,这又开始上串下跳,组织商民罢市,对大元帅府施加压力。


以至于商团头目为索还团械准备发动第二次全省罢市之前,各地商团代表在佛山商团团长陈恭受的召集下,在佛山召开秘密会议,议决发动省城及各属商人罢市,以作‘消极的抗拒‘。8月22日,佛山开始罢市,25日,广州及附近县镇全面罢市。


这次罢市不同以往个别行业的罢市,此前所带来的只是局部的影响。而各地商人联合罢市,其影响是广泛的。仅经济方面而言,商人停止向政府纳税,无疑立即切断政府的财政收入。


当时,广东政府在财政上毫无库存,每日巨额的开支仰仗于实时的税收。如果税收中断,无疑马上动摇大元帅府的统治,这正是最令人担心的。在大罢市发生前,广州市公安局长吴铁城已经宣称,不怕与商团开仗,只怕商人罢市。因为一旦发生罢市,就会税收断绝、金融停滞、军心摇动,东江陈炯明军会乘机反攻。


大罢市发生后,截取广州、佛山一带大部分税收的滇军大为紧张。其将领反对孙中山以武力强迫商人开市的主张,称‘滇军饷源,全在省城,若令省中商场受jūn_duì 践踏,即不啻自断其饷源‘。


罢市次日,滇军将领范石生、廖行超立即界入调停。29日,在范、廖的主持下,与商团订立含有陈廉伯悔过、宣誓效忠政府、当局7天内发还枪械、商团向政府报效50万元﹔商团改组后归省长节制、商店复业后jūn_duì 回防及商团联防改组等6顶内容的协议。同日,孙对这一调解协议基本表示认可。协议签定后,商人陆续复市。


几天后,江浙战争爆发,卢永祥揭开了反直战争的序幕。孙认为这是他实践反直三角联盟、在北京实行‘中央**‘、推翻北洋军阀的极好机会,于是决定立即出师北伐。9月4日,孙中山召开会议作出决定,湘、赣、豫军全部参加北伐,滇、桂、粤军抽调一部随行。


但是,对于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大元帅府并没有强有力的财政支持,更妄论政府自身正处于极度财政困难中。而占据富庶之地、截收财源的滇、桂军等,根本无意离开他们赖以敛财的地方开赴前线。尽管困难重重,孙中山还是义无反顾,坚持出师北伐。20日,孙在广州主持北伐誓师典礼后出发韶关,大本营迁往韶关,广州设留守府,胡汉民任留守大元帅。


按照8月29日签订的6项协议,政府应在7天内发还所扣枪械。时限过后,承诺并无兑现。于是,商团又开始鼓噪罢市。实际上,商团的枪械未能如时发还,与当时正在紧锣密鼓、而又缺饷缺械的北伐有关。


9月12日,胡汉民在给范石生的函中称,‘政府北伐,固我粤人所当尽力者,则商人如何设法,为政府筹措二三百万之入款‘,‘令我北伐军费有着,师行无滞‘。六天之后,在大元帅府召开的北伐军事会议上,各军总司令提出为了筹集北伐经费,要求政府在与商团订立的还械6条件中,额外附加要商团代筹北伐经费300万元的内容。


事实上,本来就不愿开赴北伐前线的滇桂等军将领,现在借口饷械缺乏,更有了拒绝执行命令的‘充足‘理由。


此后10余天,商团仍然为还械协议中增加索款一项与政府争持不下,直到双方矛盾再次激化。10月4日,广东商团以尚未领回被扣枪械为由,联络广州及100余个县镇在佛山开会,决定发动笫二次罢市,并再次前往广州向政府表示抗议。


9日,孙令发还部分枪械给商团,但商团以所发还的非原枪械且坚持全数发还为由,于同日发动全省罢市。商团指责政府早已将他们所购枪械分给各军,虽然只是商团单方面的指责,但在当时北伐紧急、饷械皆缺的情况下,商团从国外购进的性能较先进的武器被挪作北伐亦不足为奇。孙去了韶关后,在给姜瑞元的函件中,也曾提到要他设法将扣留商团的子弹运往韶关。


孙仍谕大本营秘书处致函商团,晓谕政府发还团械办法及诚意,10月9日又令胡汉民、李福林等依李所拟办法发还团械。当晚李福林奉孙命令到黄埔军校运回枪支4000多杆、子弹12万多发,于次日中午在广州西濠口处交还商团代表收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