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智能工厂 > 第一百六十三章 化约论(一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六十三章 化约论(一更)

  智能工厂

智能工厂内,阴暗的天色灰蒙蒙一片,所幸还有无数的灯光可以用于照明,如若不然,暗淡无光的环境里,想要开展科研工作却是不容易的。


如今的亚空间内部,范围不断扩大着,已经有了4平方公里广袤的土地。智能工厂,也在大力建设下,于此处林立着各色各样的巨型科幻建筑,聚而成群,错落有致。


一股超时代的工业气息,已经弥漫于此,无处不是机器的轰鸣声。巨大的高能炼钢炉,在充足的能量供应之下,永不停歇的运转着,不断地出产着一些功能广泛的标准钢材。一队队“普工”,井然有序,在“学士”的带领下孜孜不倦地工作着。


他们就是这里的底层,被人类肆无忌惮的剥削着,却无有怨言,只知道服从命令,埋头苦干。一种崭新的社会生产模式,已经在此处试行着,只是一切都还在草创之中,并未外传。


“会长,这是我们这段时间弄出来的航空发动机。”原本是古文会科研部的六大管事之一的李剑华,如今正春风得意,一脸开怀的神色看着面前西装笔挺的钟泱。今天是第八研究所第一次做出了技术性创新的日子,由不得他不高兴。


科研部的管事职务已经取消,而是**设定了秘密的研究所机构,以专门从事于科技研究方面的工作。李剑华便是这第八研究所的所长,专司研究和空军有关的科学技术,带领着一帮学生和技术人员,在智能工厂的内部进行着技术攻关。


此前的飞机技术,主要是用了美国人莱特兄弟的那种飞机发动机技术。简陋的传统活塞式发动机,在性能上也并不比同类产品高出多少。甚至因为基础知识积累上的浅薄,在飞机的研制理论上于世界列强有着差距,尤其是当前的法国。


1903年,莱特兄弟将一台四缸直列式水冷发动机改装后用到他们的飞机上,完成了世界上首次持续、可操纵的载人动力飞行。这台发动机的功率只有9.7千瓦,重量为77千克,功重比为0.13千瓦/千克。


而李剑华他们一开始研究的,也就是这种技术罢了。实际的效果,并不理想,至少远远达不到钟泱的要求。按照这种技术,研制出来的飞机性能确实太差,发动机的稳定性能也难以保障。一架随时都有可能落地的飞机,实在不是好飞机,更不可能是战斗机。


还好,经过了大量的实验积累了相当多的技术成就,甚至还从德国人那里获得了许多基础的科学知识,终于**自主的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款星型发动机。虽然仅仅是五缸的简陋款式,但其功率也在大致上初步满足了古文会对于航空技术的期望。


星型发动机是一种气缸环绕曲轴排列的一种往复式内燃机。在涡轮发动机出现之前,绝大多数大型飞机的发动机都采用星型设计。在星型发动机中,活塞通过一根主连杆连接到曲轴上。


第八研究所的李剑华等人,所弄出来的五缸星型发动机,最上方的活塞连接的连杆即为主连杆。其它活塞的连杆则被称为活节式连杆,它们通过梢孔连接在主连杆中央位置的环上。


这种发动机的优缺点,也在随后的实验中被总结了出来。整个亚空间里,有着专用的飞机跑道可以用来做这方面的试飞测试。不单只如此,智能工厂内提供的现实模拟技术,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研究所必须耗费的时间。


“会长,这发动机阻力大,前部视线差。但是优点也很明显,推重比高,各个汽缸易于维修。光是这两点,这就很值的我们大为推广了。”对于能够**自主的弄出这样重要的关键性技术,李剑华还是很自豪的。在与钟泱的交谈中,更是彰显了其刚直率真的气质。


星型发动机现在应该已经被西方国家研制出来了,而对于中国而言,这种技术还是一片空白。个大军阀势力,几乎无人真正重视科技的开发和思想的教育,稍微做得像点样子的,也只有陈炯明。


只可惜,乱世之中,治世之能臣难以存活下来。


“这发动机为什么只有五缸?稍微增加一些功率难道不可以吗?”对于技术上的事情,钟泱一直以来都不太擅长,所以他从不干涉这些研究人员的工作,只会在有疑问的时候偶尔提出来,以供探讨。


许多时候,这也并非没有意义。毕竟是经历过后世的资讯大爆炸时代,各种各样的科技都多多少少见识过一些。有些时候,还是能够给予研究人员不少启发性的建议。


知道钟泱并不是在责难自己,李剑华也没有诚惶诚恐,而是自信的笑了笑:“会长,你有所不知了。这在当初,我们也在实验室内有过不少的争论,到底是用事实来解决了技术上的争辩。”


在李剑华的一番详细解释下,钟泱也总算是了解到,原来这星型发动机的研制,竟也是经历过一番波折。


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他们这些科研人员了解到奇数的气缸数避免振动的叠加耦合,减轻振动和噪音。星型发动机如果是四行程,每个缸也都应该同样是曲轴转2圈作一次功。考虑燃烧、散热、震动等问题,通常间隔一个汽缸点火。


所以每一排必须是奇数个缸,才能在曲轴转2圈后每个缸都作一次功,并轮回到第1缸。而8缸的震动起来太有规律性了,会有共振的问题。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并且由于技术上的缘故,飞机的整体结构也要求着轻量化,五缸正好合适。


日后未必就不会进行改进,但在目前,五缸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


目前的科研工作,钟泱所坚持采用的是西方的科研组织体系,也即是所谓的《化约论》。并不搞什么科学至上或者唯物主义,至于更加脑残的无神论,更是不可取。


在某些组织的刻意宣传和愚弄下,总会出现一种科学至上的理念,也即是所谓的人定胜天,技术制胜。这样一股风潮,是在美国兴起的,很快便通过一些金融组织和贵族世家传播开来,蔓延着整个西方的学术界。


这在东方,也已经开始有些苗头,不过幸好,还没有到后世那种普遍的程度。


其实西方的科学兴起,和无神论一点狗屁关系都没有,和唯物主义也仅仅是沾了一点边。整个西方科技体系的进步和发展,本质上是遵循了一套哲学体系,也即是早期的《化约论》。


对于这种基础的哲学理论,科学界一般给出了两种定义:把表面上较为错综复杂的东西还原为较简单明了的东西的任何一种学说;企图将复杂的事象经分析简化,由最基本元素的性质去了解整体事象变化原理的理念。


人类的文化与思维方式因为文明起源的问题,塑造了不同的东西方文明。西方各个学科都是以《化约论》思维方式为主导的。西方医学的起源是生物学,化约论简单来讲就是把一个整体拆成一个一个零件,直到找出哪一部分出了问题。不论是现代医学、物理学等都是如此。


这与东方的思想认知体系完全不同,尤其是中国人,我们的学者,更关注于万事万物的整体运转,并且希望在这其中选找到那个平衡的支点。许多东方的玄学和医学理论,大多都是如此。


不学无数的傻帽,当然是无法理解这种东西的,西方的科研工作者,凡是注重务实的,都不会轻视东方的哲学理论。反倒是一些认了洋干爹的兔崽子,急得上窜下跳,仿佛不打倒中国的古代文化,就不足以拯救国家一样。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