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刺明 > 第822章 门庭若市,积极自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22章 门庭若市,积极自救

  刺明

(0822)【今天的第二更送到!】


天宁寺本来是清静之地,平时香客是比较少的,寺内的僧人也不多,只有十几个。到了傍晚的时候,除了扫地的僧人,基本上看不到其他人的存在了。天宁寺的门口,白天都很少人,到了傍晚,自然是更加的冷落,根本看不到人。


但是,在这个七月份的傍晚,天宁寺的门口,却忽然变得格外的热闹起来。只看到了一辆接一辆的豪华马车,不断的从扬州城里面出来,排着队伍向天宁寺赶来。这些马车的两侧,都有骑马的护卫,显然是有身份有来历的人物。


到了天宁寺的门口以后,这些马车,都乖乖的停下来,规规矩矩的停靠在旁边,不敢有任何的逾越。无论马车里面的人,以前是什么身份,到了这里,都要放下架子,乖乖的从马车里下来,然后步行进入天宁寺。


又有数量众多的官轿,从扬州城出来,到达天宁寺的门口。布帘掀开,一个一个的高官,从官轿里面出来,认认真真的整理好自己的官服,然后才向天宁寺走过去。看他们的样子,就好像是去觐见一个严厉的上司,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之处。


甚至,有人在下轿以后,还悄悄的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然后努力的稳定一下心神,才慢慢的向前走。谁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给了他们这么大的压力。按理说,他们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平时见过的大风大浪应该不少,不应该出现这种反常的情况的。


要是有熟悉明代官服的人在这里,就会辨认出,刚开始到来的,乃是五品的官员,随后是四品,包括扬州知府大人在内。然后,是绯红色的三品大员。在南直隶,要说高级的文官,除了南京城,最多的就是淮安府和扬州府了。


一个是漕运总督衙门所在,一个是盐运使衙门所在。这两个衙门,都是大明朝的钱袋子,大明朝相当部分的财政收入,都得依靠这两个部门。因此,两个衙门的管辖者,品级都是相当高的,很多文官都挂在京官的职衔。


“欢迎,欢迎。”


思思姑娘彬彬有礼的含笑说道。


沈凌菲有孕在身,又要故意拿捏架子,自然不会到门口来迎接客人。于是,思思姑娘站在门口,代替沈凌菲欢迎扬州各位有头有面人物的到来。她跟着沈凌菲走南闯北,见过不少的大场面,这等小事,自然是不在话下。


卢含忠本来是说只有几位大商家到来的,事实上到来的,包括了整个扬州府的高层,足足有上百人。只要是感觉自己稍微有点身份的,对眼前的局势又非常担忧的,都迫切的想要亲耳从沈凌菲的嘴里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张准在淮安府大动干戈,草菅人命,虎贲军海军舰队又切断了长江的航线,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一旦张准南下扬州府,大开杀戒,他们这些人,恐怕一个都保不住。想要活命,唯有自救。怎么自救?当然是走后宫路线了。


沈凌菲不是张准的小妾吗?她代表的就是张准。张准需要的是什么?无非就是扬州的钱财罢了。之前,他们的确是怠慢了沈凌菲,怠慢了张准,现在,要积极的补救。用什么办法补救?当然是用大量的金银财宝了。只要能破财消灾,那也是值得的。


张准气势汹汹的下扬州,借道伐虢,在淮安府大闹天宫,最终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钱财罢了。有人估计,在淮安府,张准这么一闹,起码搜刮了两三百万两的银子。淮安府是漕运总督、河道总督衙门所在,当地的有钱人可是不少啊!


但是,相对于扬州府来说,淮安府就有点拿不出手了。扬州府的富庶,那是天下皆知的。特别是扬州的盐商,简直是富可敌国。对于这一块大肥肉,张准会放过就怪了。有人粗略的计算过,要是张准在扬州府拼命的刮地皮的话,刮走五百万两甚至是更多的白银,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扬州府的商家资产,要比朝廷一年的财政收入多得多,这是早有定论的。朝廷其实也屡屡想从扬州开辟新的财源,只可惜都是事与愿违。现在,张准来了,带着血淋淋的屠刀来了,扬州的商家,要是不识趣的话,那就要连人带钱财都没有了。要是识趣的话,或许还能保住自己的身家姓命,甚至是保住一点点的钱财。


到了这个时候,识时务者为俊杰啊。强硬和虎贲军作对,那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的。与其人死了,钱没了,还不如自己的投靠虎贲军,争取好一点的出路。有这样想法的人很多。比如说,扬州盐运使覃良德就有这样的想法。


盐运使的全称,乃是“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这是一个权力非常大的部门,掌握的钱袋子更是令人眼馋。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明代,盐政的税收,都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要说在扬州,真正的大官,不是扬州知府,不是扬州总兵,不是扬州漕运衙门,而是扬州盐运使。因为,这位大爷,手里掌握着大明帝国相当分量的钱袋子,大明帝国所有的盐引,都是出自他的笔下。


当年,魏阉声势最嚣张的时候,两淮盐政,就牢牢的把握在阉党骨干崔呈秀的手里。后来魏阉倒台,崔呈秀被杀,为了抢夺扬州盐运使的职位,几方势力闹得是不可开交。最终,原来是户部郎中的覃良德,成功的脱颖而出,抢到了这个职位。


覃良德是温体仁的心腹,这是人所周知的秘密。要是没有温体仁的鼎力提拔,覃良德怎么可能坐稳这个肥的流油的位置?但是,在温体仁退下来以后,覃良德的曰子,就不好过了。新任首辅刘宇亮,已经有撤换覃良德的意思了。


这是必然的。无论哪位首辅大人上台,两淮盐政,都是必须要掌握在手里的。要是首辅大人都无法从盐政里面得到一点油水,谁还这么积极的争夺首辅的位置?覃良德能苟延残喘到现在,已经是他很会做,在刘宇亮上台的时候,就已经送去大笔大笔的银子了。


覃良德正在徘徊不安的时候,忽然接到张准从淮安府南下,在淮安府清理不服之人,而虎贲军海军又封锁了长江的消息。不假思索的,这位盐运使大人,就做出了一个决定:立刻投降虎贲军!


是的,覃良德没有丝毫的犹豫,就决定换老板了。反正,在朝廷那边,他已经是准备被撤换的棋子,没有什么前途了。现在虎贲军来了,还不如立刻换东家。就算保不住盐运使的职务,起码还可以继续喝点汤。


饶是虎贲军清如水,想要完全梳理清楚盐政,也是几年以后的事情了。白痴都知道,这里面的水,的确是太深了。有几年的时间,覃良德刚好可以安心致仕,舒舒服服的做个富家翁了。


和覃良德一起到来的,则是扬州第二大的盐商王大鲁。盐商想要发达,和盐运使的关系不好,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盐引都掌握在盐运使的手里,没有盐引发出来,那就是私盐,是要受打击的。但是,只要有盐引,那无论是什么盐,都可以合法的销售了。


在明朝初期,盐引的掌控,还是比较严格的,国家也能够从盐政中获得大量的税收,用来补贴边关。随后盐引的发放,越来越颓败,越来越多手脚。到崇祯年间的时候,盐引几乎都变为私人的了,卖盐的收入,也跟着落入了私人的口袋。私人的腰包胀鼓鼓的,交给国家的,自然是越来越少了。


和覃良德不同,王大鲁是比较郁闷的。作为扬州最大的三家盐商之一,王大鲁感觉自己这次是真的看错眼了。张准来了,虎贲军来了,扬州盐商,肯定是没有好曰子过了。虎贲军本身就是贩卖私盐的,他们来了以后,哪里还有他们这些盐商的好曰子过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