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刺明 > 第257章 田横岛成了香饽饽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57章 田横岛成了香饽饽

  刺明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曰本权臣丰臣秀吉动“壬辰战争”,率军入侵朝鲜,明廷调集南北水军官兵加强海防,在登州增设副总兵,与巡察海防道分掌水军各营,归山东巡抚节制。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撤销都指挥使,改设总兵,号总镇。登州备倭都指挥司署改为登州总镇府。


天启二年(1622年),设登莱总兵,归登莱巡抚节制,统辖山东沿海水军各营,总兵署设在登州府城内。这是登莱总兵的设置由来。但是,到了崇祯二年(1629年),为了节省费用开支,登州总镇又被裁撤。到崇祯七年(1634年),山东的局势逐渐紧张,又不得不复设登州总镇。登莱总兵,就是专门管辖登州总镇军务的。


永乐至宣德年间,为了增强海防jūn_duì 的机动能力,必要时全力增援警急地段,朝廷先后在登州、文登、即墨设立了相对读力的海防机动部队,这就是号称海防三营的登州营、文州营和即墨营。


三营的士兵,全部都是招募来的战兵。官员的级别高于卫级长官。卫指挥使是正三品,各营的指挥使是从二品。军营驻地又设在所控各卫的中心地带,指挥协调及出击增援,均为便利。其中,兵力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便是登州营。


登州营设参将、游击各一员,负责训练jūn_duì 。除防守任务外,每年春秋两季还要与别处驻军轮流调往京师参加校阅。jūn_duì 配以金符,如果朝廷有诏令调动,必须经省和府共同复奏,并合验金符后方可调遣。当然,到崇祯时期,不再需要前往京师了。


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登州营归登州都司与莱州巡察兵备道共同节制。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改莱州兵备道为登州兵备道。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登州营归登州都司与登州巡察海防道共同节制,并成为海防道中军,改称团艹营。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团艹营分为左右二营,后又编为水军十二营。


天启年间,团艹营归登莱总兵统辖。


总的来说,登莱总兵的权力,还是相当大的。水军十二营的官兵数量,差不多五万人。当然,其中肯定有很多的空额,实际的兵力可能只有一两万左右。但是,掌控的兵力越多,油水也就越多,这是作为指挥官捞私产的不二法门,所以,没有谁会戳穿这个空额。


刘泽清这个山东总兵,干的其实就是登莱总兵的活,水军十二营,也隶属于刘泽清的管辖。水军十二营的油水,也全部落入了刘泽清的口袋。不过,既然有一个登莱总兵的职位空在那里,下面的人当然要有想法。如果自己真的成为登莱总兵,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要求刘泽清将水军十二营划到自己的麾下,光明正大的捞油水了。


“杜将军,您要镇守登州府,防御鞑子南略,这等小事,就不要惊动你和你的部下了,还是让小将来干吧!”


宋德钢看着杜胜远,言辞恳切,很是关心的说道。


“宋游击,你的兵力似乎有些不足啊!你刚刚和鞑子打了一阵,损失了不少人。我怕你的兵力,不是残余鞑子的对手啊。还是你留守登州府,我去攻打田横岛好些!”


杜胜远才不会上当,坚持说道。


两人互相抢功,周围的人都仿佛没听见,他们已经司空见惯了。


大明朝的副总兵、参将和游击之间,并不是互相统属的关系,他们都是直接向总兵官负责的。换言之,一个参将,一个游击,地位基本是平等的,只是品级有所不同,麾下兵力有所不同。因此,副、参、游之间的扯皮,是相当常见的。


按照大明朝廷的规定,总兵官本来是无品级,无定员的,换言之,这是一个随意姓很强的官职。能混到什么样的地步,完全看你个人的能力和机遇。因此,不同的总兵官,麾下的兵力,相差很远。最强的总兵官,当然是山海关总兵、蓟镇总兵、宣府总兵、大同总兵、山西总兵什么的,他们要和鞑子直接对面,麾下的部队,自然是最精锐的,钱粮什么的,也基本能准时发放。


有明一代,统辖兵力最多的总兵官,要算此刻活跃在河南的左良玉。左良玉的麾下,人数最多的时候,有十八万人,比一镇的兵力还要多。以前毛文龙是东江镇总兵,号称麾下十万,实际兵力大约是三万人左右。但是,一些偏冷地区的总兵官,麾下甚至不足千人,只有几百人充门面。兵力最多的总兵,和兵力最少的总兵,可能相差三百倍。


总兵尚且如此,下面的副总兵、参将、游击等人就可想而知了。同样是参将,可能别人麾下上万人,自己只有几百。基本上,兵力的多寡,要看你个人的能力,还有就是钱粮的掌握。无论什么年代,只要有钱有粮,就可以募兵。钱粮越是充足,兵力就越强。左良玉的兵力那么多,因为他干的是李自成一样的活,去到哪里抢到哪里。


“两位不要争吵了,都随我出征吧!”


刘泽清终于开口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