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公元1282 > 第九十章 分头并进 六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九十章 分头并进 六

  公元1282

刘雨,泉州人,宋理宗开庆年间进士,少年得志及第后却一直没有机会补个实缺,一直闲赋在家,虽然自觉一身本事无所施展满腹牢骚可终究无所用,时宋末鼎革之际,元兵南下,宋亡,刘雨并无丝毫以身殉国之举,在元人招募博学宿儒的情况下入选泉州府衙,充实泉州府幕僚。至元十八年:十月前,又设立泉州行省,至元二十年三月并入福建行省。十月,在泉州置蒙古提举学校官2名。至元十九年:元廷令各路府、州、县设儒学教授、学正、教谕。泉州路总管府儒学设教授、学正、学录各1员,训导6员;县学设教谕1员、训导2员。同年刘雨以博学多才兼任蒙古提举学校官与泉州路总管府儒学设教授。


蒙古的地方官儿向来是好做的紧,特别是这种闲官儿,虽然闲官归闲官儿,可历代帝王大多重视教育即便不是真心所想这口头上也还是要表现一二的,到了皇宋一朝这文治着实是到了一个顶峰,文人地位之高,文风之盛历代罕见,也就在这么一个氛围下宋代的文人在前朝文学精粹唐诗的压力之下硬是杀开了一条血路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新的篇章---宋词,这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绝。元代宋,忽必烈的汉化水平那是一个高字,自然是知道这重文的重要性,所以在于至元十九年,议立孔子后,以寓衢者为大宗,欲召孔洙回曲阜袭封奉祀。以表示对文人的尊重。虽然这官儿着实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利可是贵在一个面子,起码在面子上大家都给这个教育官员些面子,这个林雨自然也是认识很多的人,包括很多泉州的上层人物,一时倒也风光的紧。


所谓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当官儿那些俸禄是不够的,若是真指着俸禄过日子倒也和叫花子差不多,为何?开销大啊,故而抛开本性贪婪不说,即便是没什么**的官儿也还是要想着法子捞银子的,只是看谁捞的多谁捞的少罢了。即便是明万历年间戚继光那般的人物也私底下弄了不少银子,那不是说戚继光也是个贪官,那是时世所迫罢了。


这教育的官儿看的的有面子有地位可是这大元朝还是大元朝它变不得大宋朝,重文尊孔那叫的再响那也是表面的功夫,内地里那些蒙古的大爷们谁又瞧得上所谓的读书人,这读书人一旦没了真正的地位成了花瓶般的摆设,那主管部门的官儿又在哪里去捞钱?


这不捞钱还不要去喝西北风啊?这刘雨前半辈子就没过上什么好日子,倒了后来好不容易的捞上了个官儿当当却是有名无权,只能看的别人干瞪眼,就是从前被自己这些读书人万般瞧不起的街头小吏,捕盗之徒都能比自己能捞钱,比自己富,可是那有什么好办法?那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可这事从去年开始就改变了,泉州有个做皮货生意的行商孙二友不知怎的联系上了周雨,这个孙二友是个北方人,长南来北往于各地却还能说一口流利的闽南语,此人还略通文墨,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认识了这位主管泉州教育的重要官员周雨,初时这位文人出身的官儿自然是不太看的起这商人,可是伸手不打笑脸人,没法抹开面子一起吃了几次酒而已,谁知这个看似粗豪的北方大汉竟然还懂得些文墨,这周雨说话竟然还是能答上两句,不免让这位周大人刮目相看,一来二去的自然彼此间也熟络不少。恰时,这周大人看上了泉州翠红楼的一个当红粉头,这个粉头倒也不见得有多么的国色天香,可是人家争气,硬是把一个大官儿迷的不得了,硬是要把她娶回家天天把玩才行,可是这周雨除了官家的那点开支就没了别的进项,偶尔去去楼子里潇洒一二尚可,去了多了那还吃的消,要给当红粉头赎身那是完全说笑,钱从何来?


刘雨的色心是那样的高涨,翠红楼里的那位粉头又是那样的可人,这不叫周雨的心是那样的骚动不停,可是却是全无办法,这让刘雨不停的感慨,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可现实是即便感慨的过了头这个世界依然是这个世界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