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山河血 > 583.第583章 南洋之夏
字体:      护眼 关灯

583.第583章 南洋之夏

  山河血

八月的新加坡,被火热的娇阳笼罩着,尽管徐徐海风不时的吹拂着这座有着“亚洲的直布罗驼”之称的岛屿,但依然天气依然像一把火伞撑在半天,温度表的水银柱依然升到一百度以上,使得这里的人们只感得这更不可耐的热浪的威胁,但相比于温度,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间,新加坡这座聚居着近百万华人的城市,空气中一直弥漫着一股燥动之情。


“……国亡家破祸在眉梢,挽沉沦全仗吾同胞,天仇怎不报。不杀敌人恨不消,快团结,快团结,快团结。快团结,团结团结,奋起团结,奋起团结。”


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几乎每一个商铺的柜台上,都摆放着收音机,在收音机中,来自国内的电波,将一首首爱国的歌曲传送到数千公里外的南洋,祖国的战争的牵动着这里每一个华侨的心灵,几乎每天,新加坡和南洋的每一个华侨聚居城市一样,处处洋溢着爱国的激情,华侨们举行义卖、进行募捐,侨领们更是呼吁华侨回国参加抗战。


在新加坡市中心有一栋高耸入云的建筑,这座17层至顶尖高达100米的“中华复兴开发银行南洋分部大厦”是新加坡乃至整个南洋的最高建筑,半年前当其投入使用时,这座由华人设计、华人施工的大楼,一直被南洋华人视为“中国的荣耀”,而这座大厦不仅仅是中华复兴开发银行南洋分部的总行,同时还是北方贸易公司的南洋总部,三年前,北方贸易公司进入南洋,以新加坡为基地借助南洋侨社拓展业务。


在过去的三年间,北方贸易公司南洋分公司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不仅成功的把邯彰产品销往南洋各地,同时,还在新加坡、荷属东印、泰国、英属缅甸、婆罗洲、菲律宾等地建立了分公司,而且亦收购了多家船运公司,组建了航线遍布南洋各地的“南洋航运公司”,经过两年的发展从最初的仅有48艘船舶发展成为拥有212艘邮轮、货轮,总吨位高达63。5万吨,一跃成为南洋规模最大的船运公司,其航线更是扩张至美洲、澳洲以及欧洲,


一系列的商业上的成功,促使北方贸易公司在南洋站住了脚,而且同南洋侨社的联系也越来的紧密起来,三年间,近千名南洋华侨子弟就读北方商学院或北方高等专科学校,更是使两者的联系更为紧密。


而在抗战爆发之后,有着“南洋北方系大本营”的中华复兴开发银行南洋分部大厦,同样吸引了南洋华人的目光,尤其是当“中华国防公司新加坡办事处”成立之后,华侨对这里的关注甚至不逊于中国驻新领事馆,而人们之所以关注这里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是,通过“中华国防公司”这个所谓的“商业机构”,为祖国遭受侵略而心急如焚的人们,找到一个直接报效国家的大门。


时值正午,站在华复行南洋总部大厦的楼前,王文松抬起头看着这栋南洋乃至亚洲的第一高楼,深邃的目光带着些犹豫,甚至脚步都显得有些不定。


“会不会太大了点?”


对于自己的选择,在汽车修理厂任职高级工程师的王文松从没有后悔过,而他之所以犹豫的原因,却是因为自己的年龄,他已经37岁了!


“我可以报小一点!”


又一次,深吸一口气,王文松走进了华复行南洋总部大厦的大厅,在高大的大厅内,处处悬挂着国旗,那一面面国旗从天花板垂下,甚至就连同其中的工作人员的胸前都佩带有国旗徽章,和其它人一样,在进入这座大厦的瞬间,王文松便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氛围。


在大厅内,王文松看到许多面上带着喜色,三五成群的结伴从电梯的方向走来的青年,从他们换上的那身黑色的没有军衔的军样服装,王文松知道,他们现在已经是准现役jūn_rén 了,只需要乘船返回祖国,就可以直接前往邯彰加入第十六集团军,成为一名中国jūn_rén 。


“一个星期后出发!”


在王文松朝着电梯走去时,他的耳边传来错肩走过的青年难抑的欢喜声。


“王工程师……”


就在王文松走进电梯的时候,一个喊声传到了他的耳中,抬头一看,他看到一个曾经的同事。


“有如,你……”


王文松惊讶的看着李有如,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一个月前,李有如刚刚结婚,而他还是家中的独子,他怎么会来这里?


“我去11楼!王工程师,难道你……”


依如过去一样,李有如的笑容显得有些腼腆,而在腼腆的笑容中又带着些疑惑,他之所以疑惑是因为王文松是厂里最优秀的修机工程师,每个月的工资超过200叻币。


中华国防公司位于大厦11楼,在过去的半个月间,当国防公司成立之后,“你什么时候去11楼”是新加坡的华裔青年间是极为流行的一句话,去11楼,就意味着他们将会回国助战。


“我也是!”


王文松点点头,然后看着李有如说道。


“有如,你家里……”


“阿娘和阿惠让我回去!唐山是我们的祖国,我不能不回去!”


李有如脸上的笑容显得极为灿烂,而他的话语立即在电梯内的十几个年青人中引起了共鸣,他们吩吩点着头,各自介绍着自己,在电梯到达11楼的时候,电梯里的十几名原本陌生的青年便熟悉了起来。


“我们的祖家还有人在,容不得倭寇侵略我们的祖家!”


在走出办公室的时候,李益民听到了一声有些焦切的话语,他顺着声音看去,只看到报名处站着一个人。


“为什么,他们可以回去保卫我们的祖家,而我不行!”


站在报名处的人大声争辩着。


“王先生,您的爱国之心,我们是可以体谅的,但是您至少有三十五岁,所以,所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