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影帝重回十八岁 > 451、我真是个天才
字体:      护眼 关灯

451、我真是个天才

  影帝重回十八岁

因为自己是演员,宁远自然更关注同行,哪怕是个小配角,但演的好就有可取之处。


那时候的宁远,没人教他,只能自己琢磨,就算后来有了一定的名气,也还是在拍戏的间隙,去找一些他认为演技好的同组演员请假。


在这个阶段,宁远对于表演,或者说影视之外的圈子,了解不多,主要是没时间。


直到后来融会贯通,渐渐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了,而且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宁远才开始关注整体演艺圈的事情。


阿朵!


宁远想起来了,阿朵的名字,就叫符莹。


主要是这两个名字之间基本没有关联,而且在阿朵成名后一直都是这个名字别无分号,跟阿娇阿sa不一样,她们每次出场或者发专辑,都会带有本名。


想到是她,再加上金莎和胡颜斌,宁远心里突然涌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


难道说,即使自己这只小蝴蝶煽动了翅膀带来改变,难道他们也会随之变化,该出名的还会出名,不出名的依然籍籍无名?


在之前的甄选中,宁远并没有参与,因为在他的想法里,是否前世知名并不重要,只要能唱好歌就行,毕竟什么类型的歌手,自己都能为他‘量身定做’。


但结果,来的三个,都是前世知名歌手。


如果是这样的话,只能说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宁远也只是一刹那的胡思乱想,随后也没再纠结,做好自己现在的事情就够了,其他的想再多也没用。


不过,阿朵前世的成名,更多还是靠形——大胆的展现,而不是声。


但实际上,无论圈内人的描述,还是媒体报道,在镜头底下的她,以及舞台之外,她都是内敛的、保守的。


或者说,她只是把那个形象当成工作的一部分,当工作结束,摘下头套就回归自己。


如果放到演员身上,大概就属于表现派了,开工直接上,收工就分离。


不少人把表现派来源归于布莱希特,就是《川省好人》的创作者,但实际上,他的理论只是‘间离’,并不是分离。


‘间离’更多是通过编剧和导演手段来达到,而不是一种表演手段。


布莱希特在他自己的演剧实践中,主要是希望观众能间离,但仍然要求演员是体验的,正因为此,又有了另外一种说法,表现派脱胎于斯坦尼夫拉夫斯基的体验派。


之所以把表现派冠到布莱希特的头上,主要还是国内某些表演者为了给自己的方法找理论依据,拉布莱希特来当大旗而已。


毕竟,这位名头的确很大,单单一部《川省好人》,就在全世界历经六十年而不衰,直到现在,宁远知道的,国内不少大学都排演过。


不仅仅是表演系这些科班生,其他综合性大学里的戏剧社也有不少排过,而且他们排演的时间,远早于宁远这一出。


不过这次宁远他们这一版得奖的新闻出来后,又掀起了更高的热度,越来越多的表演系学生,以及学校话剧社,都开始了排演,参考的就是宁远这个版本。


最大的证明就是,他们都是由男性一人分饰两角,当演沈德的时候换上旗袍,一改以往女的主演的版本。


当然,这就难为那些男同学了,而且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每次排演的时候,就像不是正经话剧,而是喜剧,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


不过也有准备充分的,包括化妆,能演好,不仅考验男演员对女性的观察和揣摩、准备,还有其他人员的配合,哪个环节出了纰漏都不行。


给他们学校寄信、打电话,以及给话剧院求助执导的邀请络绎不绝,但宁远也没办法,实在分身乏术。


就算现在,他还在给这三个人准备歌曲。


阿朵的可以多样化一些,毕竟专业歌手,而金莎的,就得有选择性,甜美性质的,比如王心凌的歌、张韶函的个别歌曲,以及she的等等。


而胡颜斌的,虽然这次只需要一首,但宁远能赢,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到那个时候,真把胡颜斌签进来了,就需要给他准备歌。


虽然胡颜斌是创作型歌手,但他一张专辑能有一首亮眼的歌曲就不错了,想要爆,至少也得好几首爆款。


比如周杰轮,张张专辑大爆,不说每张超过一半的歌,至少三分之一的歌,都传唱度非常高。


至于跟胡颜斌比试的歌,宁远根本没多想,一曲《红颜》就足够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