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皇帝培养手册 > 第1852 鲜于忠上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852 鲜于忠上

  皇帝培养手册

第一,距离太行山相对太远了。


两相结合,别说是主公袁绍不重视,就连安平国自己境内的百姓们也全都不是太重视这方面。


不过,对于荀堪而言,不幸中的万幸,因为安平国前几任,尤其是上一任国相的努力,安平国的粮食库存表面上虽然不多,但是,本地世家或者豪强家族家中私人库房里的粮食却非常多,而且,荀堪估计,安平国境内若是同样遭遇一次如同去年一般,被黑山贼放火焚烧掉整整一季的粮食那个的大劫难,安平国进给的百姓也不至于沦为难民,逃亡到其他郡国境内求活。


说到安平国前一任的国相,就连见惯了名士和能吏的荀堪,也忍不住心生佩服。


原本,这位在冀州所有郡国的太守或者国相当中,并不起眼,唯一一个值得让人注意到他的身份,当初,是沮授将年纪已经超过六十岁的他举荐到安平国国相的这个位置上的。


袁绍刚从韩馥那里接管冀州的时候,对于沮授,这个韩馥的老部下,不但是信任有加,而且,几乎是做到了言听计从,沮授举荐的人,袁绍也基本上都将之安排在了适合他们的位置上。


严格的说,以往,沮授向袁绍举荐的人,也基本上都做得很是称职,唯一一个不是他举荐却与沮授有关系的人,就是之前的邯郸县县令,现在即将到中山国卢奴县担任县令的沮授的嫡子沮鹄。


这其中,原本最不起眼的人,就是安平国的老国相。


再后来,因为是否派兵迎接汉献帝于洛阳城一事,袁绍第一次与沮授之间产生了非常大的分歧,那之后,袁绍对沮授的信任程度大打了折扣,而且,他还慢慢地从身边其他大臣举荐的人才当中,挑选出来一些,用他们将沮授之间举荐给他的那些已经担任冀州各地郡太守的全都慢慢地替换了下来。


很显然,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从那个时候开始,袁绍便已经开始着手剪除沮授在袁绍麾下中的羽翼,同时,逐步开始消弱沮授在袁绍控制区域内的影响力。


一直到黑山贼之乱发生之前,唯一一个没有被替换的,就是这个安平国的老国相。


也就是在黑山贼之乱发生之后,原本,袁绍也并没有打算下令罢黜安平国的老国相,让所有人却都没有想到的是,在此次贼乱之中没有遭受到任何损失的情况之下,安平国的老国相居然突然上书给袁绍,在信中,这位老国相虽然说得很是委婉,但是意思却非常明确,他年纪大了,要致仕。


不管袁绍同意还是不同意。


那之后,袁绍便得到信,老国相在写完那封信,并派使者将之送到邺城之后,便立即将印信交给了国丞,当天便挂冠而去,孤身一人离开了信都城。


若是换一个人敢如此做的话,以袁绍的脾气和性格,绝对会立即派兵将之抓捕回来,或是审讯,或是自家将之杀了,以儆效尤。


只是,老国相之所以敢如此做,也有他自己的依仗!


什么依仗?


年纪!


没错,就是年纪!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