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 第674节 境外战局 10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74节 境外战局 10

  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日本海军有求于蒋纬国,日本陆军也有求于蒋纬国,不过,日本陆军的高层们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蒋纬国十分厌恶日本陆军这支曾经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jūn_duì ,因此便委托山本五十六充当日本陆军的“代言人”,让他在蒋纬国面前给日本陆军说说好话,借助山本和蒋纬国的“良好的私人关系”,为日本陆军从蒋纬国那里弄来日本陆军此时最急需的东西。


日本陆军此时最急需的东西主要有两样:重型坦克、反坦克武器。


日本陆军这几年来积极地学习南京军和德军,对自身进行了“全面改革”,确实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和效果,不过,日本陆军和南京军、德军的差距仍然是很大的,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联盟国看重的是日本的海军而不是日本的陆军,接纳日本加入联盟国的条件就是要求日本集中大部分的资金资源用于日本海军的扩建,使得日本陆军的资金资源被迫转让出很大部分给日本海军,比如今年{1942年},日本的军费开支里,日本海军占80%左右,而日本陆军仅占20%左右,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被用于日本海军建造军舰、生产飞机而不是被用于日本陆军生产坦克、火炮、飞机,这种“厚此薄彼”的处境自然让日本陆军得不到充分发展,另外,自从中日战争结束后,日本陆军除了短暂地参加远东战争外,就没有再参加大规模的陆战,而苏联战争结束后,联盟国的下一个敌人是美英同盟,日本参加对决美英同盟的战争是由日本海军承担主力,日本陆军愈发地沦为配角,自然没有底气跟日本海军争夺资金资源;其次,日本的工业规模和工业水平在这几年内没有得到太大发展,甚至都已经被中国超越了,把东北归还给中国让日本的工业总量损失了差不多五分之二,而在苏联战争期间,中国jūn_duì 从苏联境内抢掠到大量的工业设备,日本jūn_duì 则因为基本上没有参战而没有捞到什么物质性实惠,别国的进步自然等于本国的退步,眼下,中国的工业规模和工业水平已经完全地超越日本,中国工业唯一不如日本的就只是造船业了。军工业方面,跟海军相关的造船造舰能力,中国确实大不如日本,但跟陆军相关的生产坦克、火炮、飞机的能力,中国大大地超过日本,日本陆军自然因此而大不如南京军;第三,联盟国三大顶梁柱是德、中、日,但德中日三国并非一条心,德中是真正的同心同德,至于日本,德中从来没有把日本看成“真正的自家人”,联盟国内部的新式武器的研制工程都是德中两国进行的,并没有把日本拉进来,比如原子弹、飞弹、直升机、战略轰炸机、雷达、喷气式飞机、新式坦克、新式飞机、突击步枪、火箭炮、单兵反坦克火箭筒…都是德中联合进行的{部分项目有以色列科学家参与},没有日本的事。德中对日本始终怀着“防贼般的防备心态”,在科研技术、新式武器上没有跟日本进行共享,自然导致日本jūn_duì 特别是日本陆军的现代化水平一直得不到真正的进步。


从五月初到此时的十一月上旬{美军太平洋舰队携带大量援助抵达澳大利亚墨尔本的时间是月11日},澳洲战事持续了整整半年,在这半年里,日军的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虽然日本陆军在机械化、现代化水平上大不如德军和南京军,但对手情况更加糟糕,因为海上运输线遭到日本海军舰队的绞杀拦截,澳大利亚迟迟得不到充足有力的美援{尤其飞机},澳大利亚本土也没有大型兵工厂,使得澳军重武器和弹药都严重不足,只能用血肉之躯抵挡日军,而日军完全掌握着制海权和制空权{盟军/美军此时只有p-38能跟日军零式抗衡,但日军海空运输畅通无阻,所以澳洲战场上的日军零式数量大大地超过盟军/美军的p-38},虽然踏上澳洲大陆的日本陆军没有苏军那样的火炮群和德军那样的坦克群,但靠着制海权优势、制空权优势以及亡命徒般的“武士道精神”,日军仍然是攻城拔寨、所向披靡,不过,随着美军和美援的大规模抵达,日军在澳洲战场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无敌武威”也就到此为止了。


当日军的零式战斗机飞到战场上空时,迎战它们的是严阵以待的盟军p-38以及刚出厂、在澳洲战场上首次亮相的,澳洲的天空不再是零式独霸横行了;


当日军的九六式轰炸机向盟军倾泻炸弹时,盟军的b-17向日军倾泻了更多的炸弹;


当日军步兵人群在“天皇陛下万岁”的嗥叫声中像以前那样端着刺刀扑向盟军防线时,迎接他们的是密集的机枪群和暴风骤雨般凌厉凶猛并且充足得没完没了的子弹,让日军引以为豪并且被日军深信不疑“因为蕴藏着大和魂的精髓所以无坚不摧、势不可挡”、先前确实屡屡得手的“万岁冲锋”顷刻间变成了飞蛾扑火般的集体自杀,一批批久经训练、身经百战、素质过硬的日军在盟军的火力网里被轻而易举地打成四分五裂、狼藉遍野的尸骸,与此同时,在日军的侧后方,一队队飞沙走石的美军谢尔曼坦克在势如破竹地风驰电掣着,把严重缺乏反坦克能力的日军冲杀得七零八落、落花流水。


11月22日,日军被完全驱逐出了墨尔本全境,此战是日军在澳洲战场上的第一场败仗。山下奉文在暴跳如雷和气急败坏后,冷静地思考日军失利的原因,他最后得到了结论:第一,日本海军“太无能”,明明大吹大擂地声称在西南太平洋战役中一口气消灭了美军6艘航母,让美军只剩下1艘航母了,结果呢?短短一个月后,就有3艘甚至更多的美军航母又出现在美澳海上运输线上,使得大批美军和大量美援抵达澳大利亚,让油尽灯枯的澳大利亚一下子死灰复燃了;第二,日本陆军严重缺乏反坦克能力,需要能对战美军新式坦克{谢尔曼}的重型坦克和反坦克武器。


联盟国各国陆军里,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当仁不让是德军,第二是南京军,日本可以和意大利“并列第三”。南京军和德军的差距并不大,至于日军、意军和南京军、德军的差距,则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了。四国坦克生产情况各不相同,首先,意大利跟德国“亲如一家”,所以意大利的重工业和法国的重工业一样完全被德国所使用,意大利自行设计和生产的坦克不仅性能糟糕,并且产量也不大{最高峰时一年生产850辆},所以意大利本土坦克的研发和生产工作基本上被取消了,被并入了德国的坦克制造业,在德国的控制下生产德国的坦克,不过,德国没有“亏待”意大利,用德意法三国工业生产出的德国坦克有一小部分被分给了意军,使得意军此时装备着的都是性能出色的德国坦克,质量有保证,只是数量不多而已{意军原先的坦克、法军原先的坦克以及德军自己的老式坦克都被德国人扔进炼钢炉里循环利用了};其次,德军和南京军一直一体一心,特别是坦克,两支jūn_duì 一直一模一样,眼下,德军和南京军都已经停产了性能陈旧落后的一号、二号、三号坦克,集中生产力生产虽然性能有些过时但技术十分成熟、具有很大改良空间、能被改造成多款衍生版装甲战车的四号坦克,以及技术先进、性能优异、战力强大的五号坦克{豹式}和技术更先进、性能更优异、战力更强大的六号坦克{虎式}。德军和南京军此时生产着的、装备着的坦克和使用坦克底盘的战车主要是:


四号坦克{南京军称之为“狼式”}、五号坦克{“豹式”}、六号坦克{“虎式”};


使用四号坦克底盘的75毫米坦克歼击车{自行反坦克炮};


使用五号坦克底盘的88毫米坦克歼击车{自行反坦克炮};


使用四号坦克底盘的105毫米突击炮;


使用四号坦克底盘的150毫米自行榴弹炮;


使用四号坦克底盘的喷火坦克;


使用四号坦克底盘的两栖坦克;等。


南京军在苏联战争期间缴获到大量的苏联工业设备,包括全套完整的t-34坦克生产线,但南京军没有生产t-34等苏式坦克和装甲车,一是德式坦克性能超过苏式坦克,没有理由弃优用次{苏式坦克当然也有优于德式坦克的地方,比如工艺更简、成本更低、工时更短等},二是为了继续跟德军保持武器共通性,三是避免犯下“贪多嚼不烂”的错误,如果同时生产德式坦克和苏式坦克,反而降低整体产量,一支jūn_duì 里装备两个体系的武器,肯定弊大于利,所以南京军由始至终都是生产着、装备着德式坦克。在1942年底时,中国的坦克工业已经达到月生产坦克和使用坦克底盘的各型装甲车辆{坦克歼击车、自行火炮、突击炮等}突破800辆大关的规模{作为对比,德国同期月生产1200多辆}。


南京军和德军的坦克可谓既有质量也有数量,与之相比,日军的坦克研发和生产完全就是难以望其项背。首先是产量,日本在1942年底时月产坦克和使用坦克底盘的各型装甲车辆只有100多辆,是德国的十分之一,是中国的八分之一,相差可谓悬殊,并且质量上的差距比数量上的差距更大。日本人以前自行研制出的92式、94式、95式等重量都只有几吨、不超过十吨的“小玩意儿”曾经被日本陆军当成宝贝疙瘩,此时纷纷遭到日本陆军的嫌弃而停产{日本陆军现在通过中日战争、苏联战争以及德中日联盟已经大大地开了眼界,不再是以前坐井观天的“土包子”,这些“玩具一样的小坦克”自然再也入不了日本陆军的法眼了},只有重量达到十几吨、勉强还有点实用性的89式和97式坦克在继续生产着,但也遭到日本陆军的嫌弃,看到德军、南京军装备的都是威风凛凛、气象雄伟的豹式虎式,日本陆军自然眼馋不已,越看89式和97式越嫌弃。联盟国成立后,出于拉拢日本军方、安抚为扩建日本海军而付出“重大牺牲”的日本陆军,希特勒在得到蒋纬国的同意后,把德国的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坦克生产线都送给了日本一套,日本陆军欣喜若狂,不过,因为一号和二号也是轻型坦克,性能已经过时,所以日本陆军看中三号和四号,没有生产一号和二号。从那时候开始,日本陆军生产和装备的坦克主要是三号、四号以及89式、97式,四种坦克里,四号显然技术最先进、性能最优秀、战斗力最强,因此日本陆军重点生产四号,但是,日本坦克工业水平落后、工业规模薄弱,生产力和资源都是有限的,重点生产四号必然导致其余三种坦克产量都不高,四种坦克的整体产量也下滑严重,以至于日本每月生产坦克只有100多辆。另一方面,由于德中联合研制新式坦克时根本不叫上日本,所以日本人试图自己独力研制“世界一流的重型坦克”,日本陆军给负责研制和生产坦克的三菱重工下达了这样的指标——“重量要达到50吨,主炮口径达到100毫米,公路速度要达到每小时60公里,野地速度要达到每小时30公里,最大行程要达到200公里,主炮威力能在1500米距离上一炮摧毁虎式坦克”,对于这个堪称信口雌黄和异想天开的设想,三菱重工的负责人回复道:“你们就是把我们的战车专家逼得集体切腹,我们也设计不出这种‘超级坦克’。”折腾了很长时间后,日本陆军不得不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同时,日本自行研制新式坦克的项目也长期陷入停滞状态。


正因为坦克性能落伍并且产量很低,导致机械化水平不高、装甲力量薄弱的日军眼下在澳洲战场上被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打得原形毕露,实际上,目前已经来到澳洲的谢尔曼坦克只有200多辆,但这两百多辆谢尔曼却把日军搞得焦头烂额、一筹莫展,更何况,后续肯定还有更多的、越来越多的谢尔曼来到澳洲战场。日本陆军高层一方面要求日本海军立刻彻底截断美澳海上运输线,一方面低声下气地向德中寻求援助,由于德远中近{并且德国的对日政策是顺着中国的意思的},中国自然是日本陆军最主要的求援对象。


“虽然我确实不喜欢日本陆军,但中日现在是盟友嘛,日本陷入困难,中国肯定不能袖手旁观的。”蒋纬国笑眯眯地看着山本,“美军那种新式坦克叫谢尔曼吧?谢尔曼属于中型坦克,日本陆军的三号、89式、97式肯定不是谢尔曼的对手,四号应该扛得住谢尔曼的吧?”


山本点点头:“根据山下将军的报告,日本陆军的四种主力坦克里只有四号能跟谢尔曼进行抗衡对战,但日本陆军的四号坦克实在太少了。”


“那就让日本陆军加大四号的产量嘛!”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