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宋成祖 > 第136章 赔偿(三更求订)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36章 赔偿(三更求订)

  宋成祖

李乾顺思忖再三,沉吟道:“如果让耶律大石会盟,该如何对待?”


“以皇帝待之!”


赵桓很干脆道:“辽国乃是大国,不能因为亡于金人之手,便羞辱辽国。皇兄,若是想以大石号召契丹旧部,就必须给大石体面,我们不是尊重大石这个人,而是尊重一个立国二百年的万里大国,是尊重几百万契丹遗民。只有以天子之礼,平等待人,才能名正言顺,师出有名……总而言之,昔日互相敌对的大宋、契丹、西夏,我们联合起来了,捐弃成见,放下恩怨,共同对敌。”


赵桓探身,屁股甚至从座位上起来,双眼紧盯着李乾顺。


“皇兄何等见识,能想不清楚其中的意义吗?”


李乾顺当然能想清楚,三个国家,代表昔日的秩序,金国流星般崛起,把鼎足之势弄得一地鸡毛,破烂不堪。


而三方会盟,足以号召除了金国之外,这片土地上一切的力量……我们需要联合起来,彻底碾死金国!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有点像欧洲的反拿破仑联盟,至于为什么不是反法联盟,没有拿皇的法兰西,还是法兰西吗?


李乾顺眯缝着老眼,不得不说,他心动了,开始相信眼前这个年轻的赵官家,或许真能击败金国。


任何一个想成就大事的,必须目标明确,意志坚定,不惜一切代价……国家之间的联盟,如果做不到步调一致,彼此三心二意,互相算计,大概率是不会成功的。


甚至会以为猪队友的掣肘,输得稀里哗啦。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不胜枚举。


赵桓愿意为了抗金,承认西夏国主的地位,愿意拉拔已经灭国的契丹贵胄……说实话,就算当下的耶律大石,都不敢以辽国皇帝自居,只敢称王。


就这么个败军之将,赵桓也愿意以天子之礼待之,说实话,这份胸怀气度,李乾顺是服气的。


这是个认准了目标,就不要命的主儿。


金国摊上了这么个对手,也算倒霉。


能和他结盟,或许也是大白高国的幸运……


李乾顺突然哈哈大笑,“我们和契丹有姻亲之好,只怕还在大宋之上,我愿意立刻派遣使者,去见大石,把赵官家的意思送去。”李乾顺笑着问道:“赵官家,你可有旨意送去?”


赵桓微微一笑,“谈不上旨意,就是一封信,四句诗而已。”


赵桓摆手,让人把笔墨拿过来。


写字是个极为吃功夫的事情,靠着几个月是不可能练出来的,也幸好赵桓继承了原来的本能,写出来的字规规矩矩。


李乾顺闪目看去,发现不是什么新作,是唐人古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赵桓写完四句,居然起身出了御帐,等他再回来,手里多了一根柳条。


“大石人在大漠,孤单一城。春风不至,草木不兴。想必是见不到故乡的杨柳了,我借横山一株柳,请他好生思索,究竟该何去何从!”


李乾顺愕然半晌,居然伸双手,把柳条接过来,用力点头。


“请赵官家放心,一定妥善送到,您的话也会原原本本告诉耶律大石。”


整个谈话到了现在,李乾顺已经是彻底折服,赵桓不光格局一流,手段也极为高明。


这哪是一根柳条,分明是一条绳索,锁住了耶律大石的心,让他无可逃避!


只能说高明!


至少李乾顺扪心自问,他是干不出来的。


一个新人老皇帝和一个老人新皇帝的对话,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结束了。


赵桓请了李乾顺和晋王察哥等人吃了烤全羊,还不知道从哪里弄了几个西瓜,花费不多,但宾主尽欢,两国的结盟大事赢得了一个开门红。


而曾经敌对的双方,化敌为友,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大宋在几千里的边境,光是大型堡垒城池,就有不下一百个,其余小的更是多如牛毛。


大宋对付西夏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趁着西夏不注意,抢修一座城池,等西夏反应过来,举兵攻击,宋军就躲在城里固守。


等西夏扛不住了,再多路出击,把西夏兵马赶走,然后再趁机前推修城,循环往复……


靠着这种日拱一卒的方式,愣是将横山以南,西夏的欢歌之地,悉数拿到了手里。


这么干的好处是很稳妥,扎扎实实,鲸吞蚕食。


可问题也很明显,就是耗费巨大。每一座城池堡垒,都要安排人守卫,也正是如此,西军的编制才空前庞大,耗费的国库也是惊人的。


赵桓跟西夏议和之后,他主动从边境的堡垒撤军。这倒不是说要放弃防御,而是将边境防卫巡逻任务交给了厢军民壮。


至于禁军兵马,退回到了几个主要的城市,当然了,他们也会定期前往边境巡查,不过却是不会定期驻扎。


如此一来,节省了兵力,更缓解了后勤的压力,还省去了骚扰百姓,简直一举多得。


别看种家军,折家军,姚家军都差不多没了,可散落各处的西军凑在一起,居然有六七万之多。


就算打个对折,也至少能练出三万人。


目前御营五军之中,最多的编制也不过两万一千人,等于凭空多出了一个军!


在宋金大战的当口,每多一个人,都是巨大的利好,更何况一下子增加了三万人!


好处还不止这些,大宋收兵,西夏也会抽回不少兵力,这些人马显然也要放在和金人对峙的前线。


就算他们不敢和金人开战,压力也是实实在在,至少有点牵制作用。


这还不用说双方贸易之后,大宋能拿到数量可观的马匹牲畜,御营骑兵又能得到加强。


所以说,国家大事到底不是意气之争,每一个决定都必须详细权衡,才能得出最好的结果。


总体来说,赵桓是完美实现了最初的计划,甚至还有些超出。


现在只要等耶律大石到来,三方会盟,敲定大局,就一切顺利,可以返回开封了。


只是在一片大好的局面之下,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地方,比如曲端!


没错!


立下了赫赫战功的曲端,被彻底晾在了一边。


无人问津,也没有赏赐,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开什么玩笑?


是老子不避危险,冲进了西夏腹地,又是老子烧了西夏都城!


这么大的功劳,不说冠绝天下,也是名噪一时。


凭什么当老子不存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