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开局一条小渔船 > 第116章 名不正则言不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6章 名不正则言不顺

  开局一条小渔船

跟高健雄聊完保安公司的安排后,趁着等人的工夫,顾鲲顺势把闭关念书这一个多月的生意情况捋了一下。


宿舍里没有传真机,电子邮件还要一两年才会在国内铺开。


所以顾鲲开着车,回到他在校外静安广场的公寓,用那儿的电话给龙五、杜国伟他们打一通,顺带收一下传真。


静安花园的公寓里,顾鲲的座机是开通了国际长途的,每个月月费不菲,但对顾鲲来说压根儿就不叫钱。


生意的近况很快汇总过来,并没有什么波澜起伏的变化。


龙五带着渔船队,继续作风稳健地从事海鲜生意,几条船加起来,每个月收入百万,刨除成本净利润也有五六十万。


回程的时候,依然是陈丽带队负责捎货做点外贸、赚赚关税和汇差,也有三四十万获利。把这部分加上的话,渔船队月纯利可突破百万。


另外,杜国伟带着夜莺号,继续在兰方周边海域进行南海的海底地形勘测——去年顾鲲就估算过,兰方可以有合理理由波及到的南海海底勘测,总订单规模估计能达到5000万人民币。


而他至今勘测完、把数据卖给华夏有关部门的部分,还不到2000万。


所以,在顾鲲并不亲自驾驶“夜莺号”捞外快的那些时间里,他当然也不会让船闲着了,正好交给杜国伟干老本行。


只是杜国伟的勘测效率比顾鲲亲自坐镇时要慢得多。


顾鲲亲自开挂时一周就能勘测完一块50乘50海里单位面积的海底地形、数据能卖200万人民币。


而杜国伟带队时,只少要一个月才能干完顾鲲一周的活儿。


不过这个效率,跟其他非挂逼相比,也不算差了,按照一个月净收入200万人民币算,折旧和成本最多几十万,净利润起码160万以上。


谁让华夏本国的船,到相关海域作业容易引起一定的国际纠纷呢,说不定还会遭到印尼佬和越南佬的船驱赶。


所以有关部门哪怕知道亲自动手更省钱,也只能让顾鲲这个中间商赚差价了。


“连两耳不闻窗外事、闭关读书的日子,都能每个月躺赚260万,这种日子真是消磨人斗志啊。”


查完帐之后,顾鲲以葛忧躺的姿势,在沙发上摊了一会儿。


要是换做重生之前的那个他,有这番事业成就的话,说不定这辈子就不想奋斗,就躺那儿每天吃喝玩乐混日子了。


可惜,重生之后的人,总是更爱幻想,珍惜机会,想干出更大的成就。


他第一次有了那种马风的社会责任感——钱越多,社会责任也就越大,有那么多替天行道的大事等着他做呢。


休息了大约半小时,高健雄就开着车到楼下了。


顾鲲起身给高健雄开门。


“桌上有水,自己倒吧。”领进门后,顾鲲随手一指桌上的水壶。


高健雄先从包里把材料和人事履历翻出来,递给老板,然后才给自己倒水喝。


顾鲲快速看了一遍,高健雄物色的人,都是服役期表现不错的,军事素质、战术水平都过硬。


那些25岁以下的,肯定是没机会见血。


不过其中有一部分备选人跟高健雄年纪相仿,所以要么是在威沙群岛跟越南人干过仗,要么是在两山前线杀过鬼子。


而且这些上过战场杀过敌的,有些还去士官学校进修过。


军官学校的倒是一个都没有——顾鲲估计是高健雄自己也怕管理不好,因为他自己就是二级军士长、上过士官的进修班。


来个正规科班军官的话,他也管不住吧。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