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旧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旧事

  重生于康熙末年

曹颙点点头,是了,若是在户部或者工部,他早就该留意到。户部与盛京户部一脉相承,有公文往来。盛京工部的话,他上午刚查询过官员名单,并没有彭铸的名字。


虽说当年上下级相处还算愉快,可只有曹颙提挈他们的,说起来还是彭铸欠曹颙人情。


而后年节多有往来,彭铸这边也多有攀附之意。


曹颙不喜欢彭铸的姓子,更欣赏傅显功一些。


可等到他居丧,两人相继外放,从此了无音讯,他多少还是有些在意。


这两人的行为,不能说忘恩负义,可也也有过河拆桥之嫌。


彭铸还罢,本事跳脱钻营的姓子,如此行为并不另外意外;傅显功那边,则让曹颙失望。


没想到,多年以后,彭铸落得这个下场。


曹颙本不是大方之人,想起当年之事,不免跟吞了个苍蝇似的,便没有叙旧的兴致,想要端茶送客。


这时,便听彭铸道:“大人还记得老傅吗?”


曹颙点点头,神色淡淡。


彭铸叹了一口气,道:“天子圣明,老傅泉下有知,也当瞑目……”


曹颙听了,心中诧异。


彭铸口中的“老傅”,正是曹颙当年的另一个下属,接任他为福建司员外郎的傅显功。


傅显功虽年岁大些,可只比曹颙大二十岁,花甲还不到,怎么就没了?


“傅大人没了?”曹颙问道。


彭铸红了眼圈道:“老傅没了十几年了……老傅没得冤……”


曹颙虽觉心中疑惑,可也没有太大触动。


仕途凶险,尤其是地方上,势力复杂,不得善终的官员,这些年他见着、听说的,并不在少数。


想了想傅显功的姓子,方正有余,圆滑不足。是个实干的能吏,若是上司慧眼识珠还好,否则的话在官场上很容易吃亏。


彭铸像是压抑得狠了,倒苦水似的,一口气说了下去。


原来,当年他与傅显功相继外放,都去了西北。傅显功在四川,彭铸的陕西。


两人在京城同衙为官,又同赴西北,就保持信件往来。


不到一年功夫,傅显功就没了。


说到这里,彭铸的情绪有些激动,再次说道:“大人,老傅他没的冤……”


康熙五十七年,四川……曹颙的脑子中想起一个人。


果不其然,彭铸接下来的话,正同曾显赫西北的年羹尧相干系。


据彭铸所说,傅显功是被年羹尧害死的。


当年四川土人搔动,年羹尧曾出兵镇压,立下“战功”,并且因此得了圣祖青睐,从巡抚升到四川总督。


那其中的猫腻,彭铸虽说的含糊,曹颙也能猜测得到,无非是“污民为匪”,用人头充军功。


傅显功报的是“病故”,可据傅家子侄说,是与抚镇兵丁有冲突,棒疮致死。


他是个倒霉的,外放到四川为土知府,正好是土人作乱的地界。


“从四品土知府,被围殴致死,说起来怎不骇人听闻?卑职得了傅家侄儿的来信,震惊不已,不敢相信,只想着是不是傅家侄儿丧父之下,悲痛中有所误解。没想到,再等到傅家消息,却是傅家侄儿奉母还乡途中,阖家被土人截杀、无一活口的消息……”说到这里,彭铸咬牙切齿道。


要是搁在早年,曹颙听了这些话,许是嗤之以鼻。


可他做过直隶总督后,晓得督抚在地方的地位,那就是“土皇帝”。


年羹尧的姓子,又向来刚愎自傲,做下这样的事情并不意外。


年羹尧的“九十二条”大罪中,就提及他杀良民与凌虐职官之事。


当年隐隐约约地听人提及,年羹尧门人曾打杀朝廷命官,没想到却是傅显功……*彭铸走后,伊都立过来,见曹颙面带沉重,询问缘故。


曹颙将傅显功与彭铸之事说了。


伊都立挑眉道:“那老小子嘴一歪,孚若就信了?”


曹颙道:“虽隔得久了,毕竟有迹可循,傅显功折在任上与全家暴毙那里当是真的,其他的不好说……”


曹颙在太仆寺时,彭傅二人还在户部,与曹家正有往来,因此伊都立也与这两人打过照面。


方才曹颙与彭铸在这边说话的功夫,伊都立就使人去衙署打探,得到消息,彭铸是雍正三年从山西道台任上贬到盛京刑部任郎中。


贬官的罪名是“谄媚上官”,不肖说,是在年羹尧倒台后问责。


伊都立对曹颙说了彭铸的情况,曹颙不由冷笑出声。


据彭铸自己说的,是“委身为贼”,收集年羹尧的罪状,并且在年羹尧倒台前,将罪状递给岳钟麒,就是想要为傅显功伸冤。


没想到岳钟麒为了怕牵连到自家身上,将傅显功的事情删删减减,最后也没有给傅家一门昭雪。


而彭铸自己,则是被岳钟麒忌惮,污为年党,被发配盛京。


无论今曰彭铸表现的对傅显功多么相交情深,可也淹没不了他在西北升官发财的事实。


当听到彭铸是在道台任上贬到盛京的,曹颙就晓得他没有自己说的那么清白。


前些年,年羹尧将西北经营的铁杆一块,连“年选”都出来了。


彭铸若不是“年党”,那里会在一任知府任满后,就升了道台。


曹颙倒是不会将他放在心上,可是想到“污民为贼”四个字,心里就沉甸甸的。


年羹尧当年到底杀的是民,还是匪,已经无人得知。


可据曹颙所听说过的,就有数个武官是因此问了大罪,这使得他不得不担心。


民匪之间的界限,本不不好认定。


官字两张口,说是民,匪也是民;说是匪,民也是匪。


曹颂在江南,干的恰好是这“缉匪”的勾当。


即便曹颙早已千叮万嘱,曹颂本身也不是好杀无耻之徒,可难保下边有人欺上瞒下。


就算杀的真的是匪,可真要在遇到坎坎坷坷,那“匪”就能再成良民。


江南李卫与范时铎两个总督大员之前的争斗越演越烈,希望别烧到曹颂这个傻小子……*京城,圆明园,勤政殿。


看着手上的折子,雍正怒极而笑:“好个杀民冒功,好个不吐不快……”


(未完待续)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