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川系天下 > 第二十九章 麦府宴会(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十九章 麦府宴会(下)

  川系天下

麦之白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位赵先生口若悬河的说个不停,开始时谈到银行与钱庄产生的背景和土壤他还能跟得上思路,但是紧接着赵东开始用现代经济学的知识讲述银行业与商业体系的关联时,他就有点跟不上趟,毕竟这个时代还没有那些后世的学术体系,甚至连基本概念都没有,于是话题又转向了这些概念……因为麦公子是第一次接触这些知识,赵东也没办法展开详述,仅仅是围绕着这个时代金融业的一些问题谈论——这一通神侃下来,时间不知不觉过得飞快。


期间麦之白的妹妹——麦紫还在房门口探探头,她对两个大男人谈得如此投机颇感惊讶,结果麦公子一句话打发她去倒茶;片刻之后,麦公子喝着茶,一脸感慨的说着,“哦,没想到银行之道如此复杂,仅仅一个‘汇兑’,其后居然有如此之多的关窍……”他停顿了一下,吸了口气接着说道:“赵先生对银行业了解之深,麦某从未见过,以前莫非是从事过银行业?”


赵东谦虚的笑着摇头,麦公子高看他了;其实要论实际操作的本事,他还真未必赶得上眼前这位,只不过这个年代很多东西都只是萌芽,经济学理论要到二战后才比较完善,这其实是时代的局限性,不能说麦公子水平不行。


“赵先生,”麦之白思考片刻,接着说道:“依你刚才所言,莫非这银行做不得了?杨氏家族的聚兴诚银行为何会做得风生水起?”言下颇有遗憾之意。


“就像刚才所说,有利润空间,必然会产生投机;而有投机,则必然会有风险;以目前我中国局势而言,风险还颇为巨大……至于聚兴诚为何成功?那是因为聚兴诚成功了你才会知道它。无数银行、钱庄旋起旋灭,失败的你看不到罢了!”赵东对聚兴诚银行的历史还是知道一些的。杨粲三在这个乱世能把聚兴诚经营到如此地步,堪称人杰;只不过他的成功别人学不来罢了,这需要家世,资本,个人能力,当然还需要点运气——换句话说,这种成功不具备普遍意义。


杨粲三苦心经营聚兴诚几十年,现在还是比较风光的时候。等到常队长入主南京后,他备受官僚资本打压,然后到了抗战时期又遭一重击,最后五十年代初期施行‘公私合营’——这最后一击彻底断绝了民资银行生存的任何空间——这种生存连理论上都不存在了,到了这个时候,也就彻底结束了聚兴诚几十年辉煌、悲壮的历程!与此同时,中国自洋务运动以来,蹒跚而行近百年的初步工业化也告一段落矣!


他淡淡的评论几句杨氏银行,然后话锋一转,说道:“其实,在下以为,麦公子是身在宝山而不自知啊!”


“是吗?请赵老弟为麦某解惑!”


“麦公子可知道,钱庄目前风光,其实时日无多了;麦公子其实大可从钱庄的主业,比如小额存放入手,如此既不难着手,也规避了风险。”


“钱庄时日无多?何以见得?”麦之白诧异的说道;其实他从事银行业的原因之一,就是感觉钱庄弊端众多,相比之下银行的运行要科学合理的多;不过即使是他,也从未想过目前把握川省金融市场的大批钱庄会‘时日无多’!


赵东苦笑一下,新式银行取代旧式钱庄,对他这个后世人来说,实在是不需要多想的问题。


旧式钱庄为何会被淘汰,因为钱庄有其固有缺陷:比如存款期限短,周转快,利率灵活;放款凭个人信誉和交情;主动上门服务方便客商;组织简单,手续方便。这些缺陷其实可以归纳为一点:以人治而不是以规则治。而银行正是为了替代这些旧时代的金融机构而生的。


赵东讲完之后说道:“麦兄,眼下关于贵商号的银行业务,我的建议就是一个字:‘熬’!”所谓‘熬’,就是做小额存放,这个和钱庄的主业是重叠的,但是银行搞这个的效率甩钱庄几条街,他对这个太有信心了!而且这里还有一个背景:重庆自开埠以来,城市化是不断加剧的;随着人口流动增大,钱庄那一套靠口口相传,凭交情和个人信誉的做法效率太低,早晚会被淘汰。而要逆转这种趋势,必须重新回到农业时代那种人口流动高度受限的状态——钱庄本来就是为这种农业时代的状态而生的——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只要能‘熬’一段时间,生意上了正轨,银行的效率迟早能体现出来……只要能‘熬’到那个时候,麦之白能发展多大不好说,但是压倒钱庄一点问题都没有——除非他脑袋受过伤!


可能是赵东关于钱庄和银行的优劣讲得太透彻,麦之白一下子就理解了:“好,赵老弟所谈实在太精当了!说句实话,老弟你不做银行业实在是可惜之至啊,呵呵!”


赵东只是笑而不答。他当然不能说自己的志向是做个军阀,更何况现在说出来也没人信啊!</dd>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