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驸马传 > 第340章 杆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40章 杆子

  驸马传

无论是长平公主还是李二,都远远低估了白莲教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在长平公主看来,白莲教这些妖人不过是玩弄鬼神之术,欺瞒甚至是蛊惑一些愚民愚妇罢了,终究是不如王道之教化圣人之宣教,这些糊弄人的玩意儿终究是不得长久的。


在李二的念想之中,白莲教的所谓“白莲救世”的说辞同样是子虚乌有,不过是一些愚弄百姓的把戏而已,不大可能哄骗得了那些饱读诗书的文人,毕竟那些文人是受儒家思想熏陶已久的,和儒家思想比起来,白莲教的东西实在经不起推敲。


其实李二也忽视了一个铁一般的事实,在古代读书人从来就是一个很稀罕的群体,即便是到了以文明富庶著称的大宋,即便是把那些只会书写自己名字的家伙也算知识分子的行列,读书人的比例也达不到百分之一。 精通入学能够吟诗作赋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远远比现代的博士海归更加的稀少。


大宋时候的百姓远远及不上二十一世纪的民众,觉悟这个东西在他们身上很难得到应有的体现,自然只是的极度贫乏带来了思想层面的落后;其实在古代大部分的读书人也就是士大夫阶层都是传承而来,“书香门第”的说法就是一个体现,寻常百姓家的子弟很难有进入那个圈子的机会,也不大可能接触到更加先进的文明。


还有个重要地原因就是朝廷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和相应的利益,总是在有意无意之间奉行“可使民由只而不可使民知之”的愚民政策。 由民是驱使百姓,知民则是开化民智的意思。 在统治阶层看来,把百姓变的更加愚蠢远比叫百姓明白更多的道理更有利于他们地统治。


一直以来,孔老二的那句“可使民由只,而不可使民知之”地“至理名言”就被历朝历代奉为经纬天下治理国家的“金科玉律”。


综合种种原因,百姓们本就对那些神神道道的东西名言多少的免疫力,再加上白莲要人一再的宣扬什么“白莲救世”“圣母慈悲”的论调。 饱受灾难苦楚的灾民正要寻个心灵上地寄托,便是信了这种神鬼之说。


这也不过是一个心里层面上的自我安慰而已。 蕊蝶数次显灵更是做实了“白莲圣母”的名头,缺乏自然科学知识的灾民亲眼见到所谓的“白莲圣母”数次显lou神通,便是有些疑虑之人也是深信不疑。


其实灾民们就是不信什么白莲圣母之说,也没有旁的法子,朝廷不仅是指望不上的,还有很打的可能会派大军前来剿杀,只能把全部地希望寄托在白莲圣母蕊蝶的身上。 希望她能够带领大伙儿开辟新的家园,好奔个活命的路子罢了。


历史上所存在过的道、教、会、门等披了宗教的幌子来实现某种目地的事情,从来就是利用天灾人或或者兵荒马乱的机会大肆扩张,灾难从来就是白莲教的温床,而蕊蝶所显lou出来的具(不是具)打神通更是极大的刺激了灾民对于白莲教尤其是对白莲圣母的信赖。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白莲教的信徒如云,甚至根本就不必再辛苦奔波的四处传教布道,变是从者如雨信徒如云。 白莲教更是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疯狂扩张。


白莲教地信徒数量再次得到一个爆发性地井喷式增长。 信徒数量的飞速增加更是带动了他们对于圣母地绝对信仰和无条件的盲目忠诚。 这些信徒甚至已经完完全全的相信白莲圣母真的具有移山填海斗转星移的能力,随随便便就能够创建一个没有饥饿没有灾难的世外桃源。


正是出于这种及其盲目的迷信,灾民才能够很迅速的动员起来,很有效率的做好集体大迁徙的准备。 如今的灾民不仅不反对离开两淮,而且非常的拥护白莲圣母的“法旨”,甚至将一切反对圣母“法旨”的人物看成是邪魔外道。 那些敢于违背或者阻拦圣母“法旨”的“妖魔鬼怪”必遭天罚,形神俱灭,万世不得超生……


从各方面的情形来看,或许是朝廷真的默许了自己前往西北“抵御契丹”的事情,当然李二也知道这是朝廷在利用灾民来充当“炮灰”,而不是真的相信自己有了“悔过”之心。


朝廷想着利用李二,李二何尝不是在利用朝廷,延安君王是在利用,或许还有更多的势力想的同样也是“利用”二字。


既然是如此,李二也不想再耽搁了的。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也是叫李二打定心思赶紧离开这里的重要原因。


从千百年来的经验来看。 洪水远比干旱更加的可怕。 除了那一泻千里摧毁一切的恐怖力量,最恐怖的因素还有一个:那就是大水退去之后引起的瘟疫。


每逢秋汛之后。 必然是有个极度寒冷的冬季,然后紧接着的就是一个明显来的很早的暖春。 极端异常的气候变化很容易造成大规模的瘟疫,当时消毒技术的落后更是增添了瘟疫的可怖,历次瘟灾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才是最大,往往是赤地千里白骨遍野的凄惨景象。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