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明末匹夫 > 第三十四章 天下大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十四章 天下大势

  明末匹夫

明末匹夫风雨


第二更送上。


吴文杰侃侃而谈,将造成大明现在窘境的三个主要原因点了出来,张天远听了也不禁暗暗点头,作为一个当世学子,不在朝堂能有这般认识已是不错了,后世讨论导致大明灭亡的主要原因还有气候问题,不过在张天远看来,哪个朝代没有天灾呢?


在后世天朝,南方洪灾,北方、西方旱灾的情况哪年没有,也没见真的就导致了亡国,虽然不能用后世的标准来衡量大明,但是在张天远看来,大明灭亡的主要原因还是人祸多余天灾。


“二位对这时事认识可谓入木三分啊,只是不知二位可有什么教我的?”张天远微笑着说道。


“不敢,学生二人才粗学浅,不敢妄提指教,我等也在苦寻治世之道,所以才从陕西游学至此,只是至今无所得,还请张老爷为学生解惑。”何文星嘴里说的谦虚,可是神色间分明存了考校张天远的意思。


张天远听了也是内心明了,不觉一笑,这怎么搞得像三国时候谋臣择主的戏码呢?


“我观这大明在五年之内必亡,只怕到时这天下又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北有满清鞑子,西有流民义军,南边只怕还会落入大明残余势力之手,这天下又将呈现三足鼎立之势。”张天远充满忧思地说道。


“老爷,如何判断大明在五年之内必亡?”听了张天远的话,吴文杰还好,何文星已经直接站了起来。


“当今圣上,虽然励精图治,一心想恢复祖上荣光,只是可惜为人多疑而又刻薄寡恩,虽然多次下诏罪己,可触及勋贵利益之事又毫无悔改,真是欺人欺己。对待辽东战事,先是中了鞑子离间之计,自斩大将,后又听信朝臣攘外必先安内之策,对待辽东竟实行全面收缩战略,导致关外鞑子日益做大,鞑子去年扣关至今未退,便是明证。而对待流民起义,又一味用强,只求除其枝末,而不问产生根本,只知增加剿饷、练饷,一味扩军,却不知抚恤流民,安居百姓。虽有剿抚并用之策,却无抚恤安置之实,流民依然食不果腹,居无定所,只得再聚起事。明廷此举必将耗空国本,终致流民之变失不可控。再观朝中当权诸公又多陷入党争之中,平日只会勾心斗角,用人全看党派乡别,且以清流为多,只会纸上谈兵,却无救国之策,更多贪生怕死之辈。一些忠直之士多被排挤出中枢,虽然有心却已无力矣。如此内忧外患之下,明廷不灭还有何理!”张天远一口气说完后,端起茶杯喝了口水又自顾接着说道。


“关外虽然实行收缩战略,但是依然有关宁铁骑等劲旅守卫,以鞑子一己之力硬攻的话,只怕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满清人口不多,定不敢如此强攻。所以最后灭亡明廷者必是流民义军,但是自闯王高迎祥被杀后,流民义jūn_duì 伍虽多,却各不相属,心中只求偏安而无大志,加之无明人辅佐,犹如一盘散沙,必不能长久。大明一朝始终保持两京机制,北直隶虽然沦陷,但是南直隶只怕还会重新拥立朝廷,但是先天不足,只怕已无进取之意,能划江而治已是不易。如此明亡之后,天下三分,然虽成鼎足之势却无鼎足之实,长江以北诸多大明残余势力在镇压流民义军之时,手上多沾满血腥,投降流民义军必然心存犹疑。而此时满清之内只要有一有识之士,向长江以北大明残余势力伸出援手和号召,到时关外大片土地直至京师,甚至长江以北半壁江山都要沦为满清鞑虏所有,如此则蒙元之祸只怕要重演。有蒙元在前,满清必然心存贪念,而且定将吸取经验教训,只怕在满清八旗铁骑的屠刀下,我汉家衣冠将不存矣。”张天远说完后,整个房中所有人都惊骇欲绝地看着张天远。


张小牛和王俊锦因为以前相对封闭,所以还没有完全消化张天远说的这些话,可是刘昌平、何文星、吴文杰听了都已是一身冷汗,脸色惨白,越想越觉得张天远此番言语只怕真会发生。


刘、何、吴三人都能想到大明将灭,可内心想的只是改朝换代而已,却没想到竟然会被满清趁机入关,只是张天远分析的环环相扣,有理有据,又让人不得不信。自古以来儒家读书人都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己任,可是如果满清入关后要毁掉汉人衣冠的话,自己这些人还如何为往圣继绝学?到时只怕除了认贼作父之外便只能避祸山林或者悲愤自杀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