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屋
云书屋 > 明末匹夫 > 第十四章 分赃大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四章 分赃大会

  明末匹夫

明末匹夫风雨


第二更到,努力码第三更。


五日后,刘昌平已将张天远要求的佃户全部招录完毕,让张天远不得不感叹,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办。


人员聚齐后,再分开住各个院子显然不合适了,在张天远的一番劝解下,张大山带着张王氏和小芸也一起搬到了原来张学文家的大院里,此时的大院里又恢复了喧嚣热闹,只是已是物是人非了。


如今大院里住着张天远一家四口,刘昌平一家四口,李华飞一家二人,王俊锦、张小牛二人,再加上二十名护院和张虎的妻儿,一共有三十四人,也是不少了,将原来的房屋填的满满当当,这还是二十名护院分两队集中住宿的情况,看来扩建大院真的是迫在眉睫了,不然以后再招人就只能住在边上的普通农居里了,那样管理和训练都是麻烦。


不说张天远这边热火朝天,朝气蓬勃的景象,来看青县府衙,居然也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经过这几天的告示,居然还真被曹怀真召回了三分之一的衙役,甚至县簿、县丞居然也完好无缺的回来了,只是典史却在当日包围青县的战斗中牺牲了。


曹怀真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高兴,第二个反应就是自己的机会来了。回到县衙后院曹大人便铺纸磨墨,一封上报的文书和一份告示瞬间一气呵成,一挥而就。在上报的文书中,曹怀真着重描写了自己临危不惧,亲临现场指挥鼓舞,典史身先士卒带领众衙役和本县青壮奋勇拼杀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以及上下一体对大明的忠贞不屈,文尾又大加渲染了牺牲官吏家属的生活艰难,请求上级酌情补助,同时还上报了自己接下来要在全县大肆宣扬典史英勇战斗事迹的打算。


对于最后一点,曹怀真尤其觉得满意,觉得这真是自己的神来之笔,不著痕迹的将了上司一军,这下相应的抚恤补助肯定少不了了,即使不能全额补下来,可多少都会有点,这些可就都是自己的了。


至于告示那就更加简单了,在简单宣扬了典史的英勇事迹后,便要求全县的乡绅齐聚县衙,商量灾后重建的相关事宜。


师爷徐文亮看了后免不了又是一番恭维,说县尊大人真是宅心仁厚,智珠在握。


青县原来还是个中等县,可是随着居民的逃难死亡,人口减少,税收缩水,已经在十年前便被降为下等县了,下等县的衙役不多,真正在编的六房吏员一共才有三十余人,但是帮役却有很多,也就是后世常说的临时聘用人员。只是在大明朝,这些帮役是没有工资的,要想拿钱就得靠自己的本事了。不过这些帮役外人是看不出来的,大家穿的衣服都是一个样,所以出门后,全县上下多少都要给些面子,每到一处不管是城外各家庄子还是县内各处店铺都要孝敬些茶水钱、幸苦钱什么的,如果你不交,那好吧你们家可能窝藏了逃犯,私藏了违禁品,这些我们都要检查,这帮衙役们的眼睛可都毒的很,那检查可真是可用掘地三尺来形容,不管你是小康之家还是略有薄产,但是都能让你破产,所以说一个衙役养活一家人那也是绰绰有余了。


这个很像后世黑社会收保护费吧,是的,你还真可以这么理解,总之,能当上一名六房吏员或者衙役、帮役,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县衙里有了衙役后就不愁帮役,对于县尊大人交办的事情,大家都可以从中捞一笔,所以效率难得地快了起来。


三日后,全县有名有姓的排得上号的乡绅都汇聚到了县衙来,甚至连张天远都受到了邀请,前去通知的衙役本意是通知张学文的,不过那个衙役刚刚当上帮役,并不认识张学文,只是通知说三日后县尊大人召集各位议事,不得缺席。


张天远本不想去的,但是刘昌平知道后,大概猜出了曹怀真的本意,张天远这才决定来看看,并带上了刘昌平和陈长福,自己来到这个乱世后,还有很多东西都还不懂,这就需要刘昌平来弥补了,带上陈长福那是为了以防万一,手中已经收割了十几条鞑子性命的陈长福光凭气势便可让一般人不敢靠近了。


在路上,张天远向刘昌平请教了很多知识,以防等会出丑。刘昌平知道张天远原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户,所以对于张天远的问题并不感到奇怪,但是让他惊讶的则是张天远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自己只是说一遍,这个东家便能很快的学会,而且还能举一反三。刘昌平慢慢开始接受了妻子的说法了,这个东家只怕还真是不简单,更为难得的是只有十八岁的年纪,可是却却处处透出一股老练,让刘昌平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能归为上天眷顾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nshu5.com 云书屋手机版https://m.yunshu5.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